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淺談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2022 年春季學期第二學員黨支部第三黨小組

2022年09月08日20:1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歷史觀,毫不動搖地堅守人民立場,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各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充分彰顯出人民領袖對人民的真摯情懷,映照出百年大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一、深刻領會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意義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肯定了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體現了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價值理念,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性新的時代意蘊與中國特色,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繼承和發展。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鮮明地昭示了我們黨的這一根本宗旨。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政治立場,也是對黨與生俱來的顯著優勢與優良品格的繼承發展。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彰顯。我們黨在堅持黨的根本立場的基礎上,對傳統民本思想進行批判地繼承與發展,並賦予全新的理論內涵,實現對傳統民本思想從君民到人民、從統治到發展、從用民到為民的根本轉變,構成對傳統民本思想繼承與創新、重構與超越的邏輯。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時代道路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發展的文化品格。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戰勝前進道路風險挑戰的根本保障。當前,在世紀疫情沖擊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革,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前所未有的課題和挑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百年黨史深刻啟示,隻有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凝聚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化解重大矛盾,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准確把握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豐富內涵

(一)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將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統一起來﹔始終把人民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第一標准,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歷史偉業。歷史和實踐証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力量在於人民,隻有依靠人民才能創造歷史偉業,不斷續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二)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努力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是我們黨的使命之所在、價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生動詮釋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

(三)堅持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積極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協調收入分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同時,秉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原則的基礎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為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

(四)堅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發展目的、發展范圍和發展過程等多個層面,繼承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不僅追求物質條件、經濟指標,還要追求‘幸福指數’﹔不僅追求自然生態的和諧,還要追求‘精神生態’的和諧﹔不僅追求效率和公平,還要追求人際關系的和諧與精神的充實,追求生命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人的全面發展得到極大重視和現實實現,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與發展,賦予了人的發展以更加“全面”、“具體”的意義。

三、全面貫徹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要求

(一)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三者是相互統一的。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失去主心骨﹔背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失去力量之源。在前進道路上,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二)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關鍵時刻,唯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才能攻堅克難、化危為機。一是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的思想。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承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作用。經常性深入群眾,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惑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堅持“以百姓心為心”,把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統一起來,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力量。二是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同時動員指導人民開展新的實踐,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三是要堅持由人民群眾評判。樹立正確政績觀,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准,堅持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標准。做到群眾擁護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什麼就糾正什麼,使黨和人民事業始終體現群眾意願,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三)始終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人民群眾在民生福祉、權益保障、精神文化方面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多措並舉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夯實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制度基礎,避免兩極分化,維護公平正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持續在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會保障、健康衛生、住房、養老、育幼、優撫安置、助殘幫困等方面發力,確保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滿足人民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安全。增強文化惠民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精神力量。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民主卓有成效。三是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始終堅持在共享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強化法治建設,為共同富裕構建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積極踐行“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同向而行、相互促進。

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主動接受人民監督,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堅定的責任擔當,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筑牢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群眾根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隻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就一定能匯聚起各族人民最深厚的偉力,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責編:孔舸洋、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