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淺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自強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2年秋季學期學員第三支部第二黨小組

2022年12月09日17:50

文化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創造的精神成果,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自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是一種促成目標達成、理想實現、夢想成真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對自身文化影響力的堅定信心。

一、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形成脈絡

“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這揭示了文化自信的真諦。

起始階段: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關注文化自信的力量,即使在嚴酷的革命戰爭年代,也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毛澤東指出,“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積極推進。

探索階段:改革開放之初,文化隸屬於精神文明建設,是相對於物質文明而論,還未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

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引發了文化定位的變化。黨的十五大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並闡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深化階段: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11年《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台,推動文化繁榮成為黨的重大戰略。

成熟階段:黨的十八大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文化建設是黨和國家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正式提出“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文化自信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思想基礎的戰略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自信自強做出新的重要戰略部署。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奠定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西方某種模式或理論在中國的照抄照搬,而是由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實踐以及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決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本質上是一種自信心態,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思想觀念上來。隨著我國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美西方敵對勢力在戰略上戰術上有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從思想觀念上正本清源,保持戰略定力,對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充滿信心,而文化自信作為思想層面的認同和自信一旦建立起來,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文化自信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提供精神保障。文化的依托和自信,事關一個國家的精神“保護傘”,這對於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安全至關重要。一個國家意識形態的強弱高低,鞏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為主體的人對於自身思想和文化的認識認可程度。經濟全球化必然伴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如果不堅持文化自信,一個國家和民族就可能缺乏身份認同並進而失去探尋民族本源的動力。文化受制於或者盲從於其他國家或民族,必然難以保持國家獨立和民族自主。

文化自信為提高民族凝聚力提供思想偉力。文化自信的根本作用是以文化人,文化的主體是人,人既是推動文化進步的主體,也是享用文化成果的主體,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促使文運與國運相通相連。現代社會國家間實力對比的范圍愈加廣泛,競爭的形式也愈為隱秘,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精神領域的總和,所有的領域都匯總於文化、統合於文化、體現於文化,並進一步深刻影響國民心理、社會文明、國家狀態和綜合競爭力。

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的覺醒,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覺醒。文化是政黨、國家、民族發展的精神底色,沒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會因缺乏精神和文化的支撐而后勁乏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西方先進文化的積極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

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自強的實踐探索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自信自強作出明確部署。號角已吹響、奮斗正當時,為更好推進落實文化自信自強任務,應當回答好四個問題,做到“四個堅持”。

從“誰來領導,如何統籌”看,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在文化建設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文化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堅持黨的領導是確保文化發展沿著正確方向、不斷開創新局面的根本保証。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確保文化自信自強始終沿著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

從“為了誰、依靠誰”看,要堅持群眾路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理念。新時代文化自信自強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並通過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凝聚力量,隻有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認同,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如何應變局、如何求創新”看,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斷完善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政策工具箱。新時代,必須要准確研判我國的實際情況,深刻把握世情國情黨情,在自覺遵循文化特有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制定與文化各領域相宜的發展政策,不斷豐富和完善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政策工具箱,在確保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動搖的情況下,處理好變和不變的關系,推動新時代文化又好又快發展。

從“如何動真格、怎樣抓落實”看,要堅持抓鐵有痕,以“釘釘子”精神落實文化自信自強戰略任務。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各項戰略部署落實落細落好,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斷推進文化建設取得實實在在成效,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責編:孔舸洋、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