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是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強調“黨校不是一般的學校,而是黨的學校,是黨的重要職能部門”,“要做好理論研究、對策研究這個探索規律、經世致用的大學問”。在科研工作方面,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取得了哪些成績、有什麼樣的經驗、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改進思路和舉措?圍繞這些問題,調研組開展了深入的系統調研。
1.堅守初心,當好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生力軍
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堅守黨校初心,多年來在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持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不斷提升資政建言能力、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盡職盡責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是黨校科研工作的重點任務。黨的創新理論是全黨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的思想基礎。黨校作為黨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有責任也有義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好、闡釋好、宣傳好。多年來,各地黨校(行政學院)結合本地實際,探索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的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工作過的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實踐,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和發展源頭,推動本地干部群眾增強踐行這一思想的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當地貫徹落實。
各地黨校(行政學院)在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中,注重根據不同對象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面向領導干部,更加注重理論的權威性、語言的規范性,重點突出黨員干部最關心的理論問題及其新發展,讓大家一目了然、迅速掌握,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南。面向基層群眾,更加注重語言的通俗性、事例的生動性,力爭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講出來,把群眾最想聽、最愛聽的部分講清楚講明白,讓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生發情感認同,並轉化為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和政治認同。各地黨校(行政學院)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本地的實踐,既以這一思想的科學性為地方發展提供理論指導,也通過當地的成就和變革展示這一思想的實踐偉力。
不斷加大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力度。持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是黨校科研工作的重大使命。創新是時代的要求、實踐的要求,也是理論自身的要求。黨校教師作為“黨直接掌握的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堅持以“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為指導,深化基本理論研究,助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一方面,緊密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開展研究,拿出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另一方面,加強對現實問題的研究,用新的經驗、新的理念不斷豐富黨的創新理論。
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重大時代課題、重大思想論斷為研究重點,優先設置科研課題,鼓勵教師創新性開展理論研究。基本理論問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需要協同攻關。不少黨校(行政學院)成立由校領導或者校內知名專家牽頭的課題組,集眾人之力、匯眾人之智,確保形成拿得出手、派得上用場的成果。在科研課題設置上,明確要求必須堅持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在課題申報、中期檢查、課題結項各個環節,明確要求說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什麼樣的新進展。
始終重視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不斷夯實科研工作的同時,既要在理論方面建言,又要在實踐方面獻策。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都是黨校獻策的工作重點。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圍繞本地黨委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中長期發展問題的戰略性研究,加強對社會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的對策性研究,加強對各方面風險挑戰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做好決策咨詢工作。
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探索構建新型決策咨詢機制,立足智庫類研究課題周期短、時效強、重對策等特點,改革課題管理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及時完善配套經費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發揮系統優勢,搭建多層次智庫平台,採用多種聯合形式,成立研究中心、智庫中心、決策咨詢中心等研究機構,整合各方面資源,共同打造高質量科研和智庫成果。
學員資源是黨校(行政學院)為黨獻策的獨特優勢。學員來自各地區各行業,專業背景多元,工作經歷多樣,實踐經驗豐富,對現實問題有著敏銳的感知,對解決問題有著現實的思考,是決策咨詢的天然富礦。各地黨校(行政學院)注重挖掘學員資源,推動學員以撰寫文章、參與調研訪談等多種形式參與重大課題研究,創新學員參與決策咨詢的制度機制。堅持教研咨一體化,建立教學、科研、學員管理各部門相互協同的工作機制。以課題為紐帶推動研究式學習,引導教師和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共同研討、相互啟發,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打通學員學習與研究的壁壘,實現學員研究報告、畢業論文與決策咨詢報告之間的相互轉化。
自覺捍衛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黨校(行政學院)主業主課是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發揮著黨員干部純潔思想、淨化心靈的熔爐作用,同時也承擔引導社會思潮的職責,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前沿陣地。這就要求黨校(行政學院)採取更加積極的狀態、更加全面的手段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社會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樣多變、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的形勢下,黨校(行政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舉旗定向,堅持不懈做好社會思潮的深入辨析和解疑釋惑工作,關鍵時刻主動亮劍,用黨的意識形態引導社會思潮。
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牢固樹立意識形態陣地意識,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到實處。完善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機制,成立領導小組,明確意識形態工作責任人,厘清各項工作中的意識形態責任,在廣大教職員工中牢固樹立黨的意識、黨校意識,強化意識形態人人有責觀念。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黨校(行政學院)打造成意識形態工作的典范。健全規章制度,管住管好“八小時以外”,引導和要求教職工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黨校(行政學院)的報紙雜志、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等輿論載體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也是黨校(行政學院)開展意識形態斗爭的有力武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注重把握重大節點,提前謀劃,發主流聲音,搶佔輿論陣地﹔區分不同受眾,靈活運用多樣表達方式,在不同傳播內容中貫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加強社會輿論引導,擴大主流輿論陣地,急黨和政府之所急,辦黨和政府之所需。
2.對標對表,深刻認識新時代科研工作新要求
對標對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對科研工作提出的要求,黨校(行政學院)距離“聚焦黨的中心任務,找准黨校工作與黨的中心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緊扣黨之所需、發揮自身優勢”,“黨需要研究解決什麼重大問題,黨校就努力在哪些方面建言獻策”,還存在不小的差距。調研組重點關注決定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科研工作質量和能力的難點堵點問題,以期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高質量決策咨詢成果“國家得其用,社會得其益”。
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宣傳闡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等方面作用發揮還不均衡。調研發現,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整體上能較好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意識形態陣地意識也比較強。但是,受主觀認知、能力素質等因素影響,個別黨校(行政學院)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上還不夠深入,缺乏體系化研究,成果不突出﹔有的在理論宣傳闡釋上還存在從文獻到文獻、從理論到理論現象,學理性和實踐性不足﹔有的缺乏理論獻策的意識,提供理論內參的敏銳性和積極性有待提高﹔有的在意識形態領域還缺少善於斗爭、主動應戰的經驗本領,在批駁各種歪理邪說上還不善於積極發聲、正確發聲。
決策咨詢人才梯隊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現實問題的復雜性、重大任務的緊迫性和科研工作的嚴謹性,要求“為黨獻策”必須擁有一批問題意識強烈、專業知識扎實、具有系統整體思維的復合型人才。調研發現,部分黨校(行政學院)高素質獻策人才缺乏,特別是智庫領軍人才儲備不足,不易形成高水平獻策人才梯隊。有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坦言:“很多引進來的青年博士,好不容易培養出來點資政成績,就被挖走了”。一些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為推進智庫建設,雖然在人才培養方面作了不少探索,但系統性、針對性有待加強。有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專家反映,智庫人才培養方式專門性、長期性和精准性的不足,消解了智庫人才的政策理解度和問題敏感度,制約調研和資政研究能力的提升。另外,黨校(行政學院)與決策部門、科研機構之間人才流動還存在不小阻礙,使部分黨校(行政學院)智庫競爭力大打折扣。
為黨獻策相關制度機制仍需創新完善。調研了解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基本建立了智庫建設相關的管理制度和長期規劃,但智庫運行活力仍顯不足,與決策部門的對接互動有待深化,學員參與決策咨詢的機制仍需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有待完善。有的地方黨校(行政學院)與決策部門的溝通對接上,行動不多、頻次較低,對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把握不夠精准、反應不夠迅速,決策不到位乃至缺位現象時有發生。很多黨校(行政學院)都實施了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學員論壇、實地調研等教學改革舉措,但個別黨校(行政學院)與學員溝通僅停留在課堂上,課后深度交流不夠,使學員在實際工作中的寶貴經驗沒有得到開發利用,未形成學員決策咨詢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工作機制。同時,對決策咨詢成果考核評價重視不夠,也影響到獻策的主動性和貢獻度。科研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內教學、科研、咨詢各個部門積極參與。有的黨校(行政學院)教研咨一體化機制不夠健全。
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協作潛力和整體活力釋放不充分。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有34家省級黨校(行政學院),15家副省級城市黨校(行政學院),還包括2000多家市縣級黨校(行政學校),以及系統黨校。近年來,很多黨校(行政學院)智庫入選當地省市重點智庫,在聚焦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系統的整體潛力活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調研發現,橫向合作不足,部分地區系統協作機制仍處於培育階段,協作深度廣度參差不齊。由於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智庫發展水平不同,往往沒有取得“1+1>2”的合作效果。另外,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的調研基地是智庫人才深入基層開展社會調研、田野調查、發掘地方實踐案例的有效依托,可以在決策研究中更多地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出更有針對性對策建議。目前省級、副省級城市黨校(行政學院)分別設有科研基地或智庫調研基地,但基地覆蓋區域有限且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黨校(行政學院)系統資政研究潛力的發揮。
3.面向未來,做好理論研究、對策研究這個探索規律、經世致用的大學問
面向未來,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應牢記黨中央賦予的使命職責,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水平協作、高質量推進,深刻把握科研工作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規律,突出地方優勢、黨校特色,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人才聚集優勢、學員資源優勢、系統平台優勢,整合資源、匯聚能量,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等方面推出一批有理論高度、現實深度、民生溫度和幸福熱度的高質量研究成果。
堅持精准服務決策需求,積極開展前瞻性、政策性、應用性研究。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在制度創新、學科建設、學員開發等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應該加強對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智庫建設的示范引領和業務指導。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上下更大功夫,多給黨校(行政學院)交任務,探索專家參與決策調研、專家挂職、專家列席旁聽黨委政府有關會議等形式,建立書面征詢、調研座談、大數據挖掘等多種形式的決策需求發現機制,實現資政服務與需求的有機統一。科學把握黨校(行政學院)教學科研工作和決策咨詢的內在規律,明確教研咨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堅持前瞻性謀劃、系統性設計、整體性推進,深化科研制度供給側改革,形成相互支撐、鼓勵創新、科學規范的教研咨一體化管理體系,推動黨校(行政學院)新型智庫建設創新發展。
堅持“三圍繞三聚焦”,扎實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即圍繞“國之大者”、聚焦黨和國家重要決策部署進行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圍繞“黨之要者”、聚焦各地區各部門中心工作進行資政建言,圍繞“民之盼者”、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進行對策性研究。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學術優勢、話語優勢,引導黨校(行政學院)專家學者從問題意識、理論貢獻、實踐價值、世界意義等角度深化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務、新命題,從多學科視角進行精准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等方面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設立意識形態領域重大理論性、戰略性課題,當好用黨的意識形態引導社會思潮的可靠排頭兵,形成更多原創性、具有顯著決策影響、學術影響、社會影響的智庫成果。
堅持聚焦黨的中心任務,以理論創新帶動實踐破題。把課題研究作為決策咨詢的前提和基礎,有效發揮重點課題引領帶動作用,著力推出有理論深度、實踐厚度、創新力度的研究成果。科學謀劃重大選題,組織精兵強將,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營造“長研”“精研”“深研”的科研氛圍,拓展研究闡釋的信度、理論研究的深度和解決問題的效度,助推科研和智庫成果呈現量質齊升態勢。實施梯次化課題培育工程,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強化“有組織”科研咨詢,堅持“抓兩頭、促中間”,平衡發展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加強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探索實施重大項目攻關,組織跨學科攻關、集團化“作戰”。推進智庫項目全過程管理,建立貫通智庫項目招標與委托、跟蹤管理服務、成果編輯、評價鑒定、運用轉化等“一攬子”的標准規范、管理措施和制度規定,不斷完善咨詢研究成果多形式、多渠道推廣應用等制度,優化研究成果轉化運用鏈條,暢通報送渠道,增強研究成果轉化率、影響力和傳播力。
充分利用好系統內外的一切“智力資源”,實現教學、科研和決策咨詢有效銜接和有機統一,做到“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決策進課堂”。注重把握智庫教學成果、學術成果與智庫成果的區別與聯系,更好促進科研成果與智庫成果的相互轉化。在建設好各類成果報送渠道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決策部門與智庫間的成果報送、反饋、評價和系列可溯性機制,探索建立智庫成果領導批示反饋機制、智庫成果應用轉化的追蹤機制。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下大力氣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隊伍。科研領軍人才是黨校事業的發動機、領頭雁。要以科研領軍人才為引領,建立跨學科、復合型高水平研究團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探索“專家工作室”等形式,以打造首席專家為引領的智庫研究團隊為目標,在培育智庫學術共同體上取得很好成效。從整個系統來說,應該下大力氣引進、選用和培養具有深厚學術功底、全球戰略視野、強烈社會責任感、卓越決策咨詢能力的智庫型專業人才。通過制度化的培訓平台、專業化的能力培訓,引導社科專家把學術話語轉換為智庫話語,把學術成果轉化成資政成果。進一步推動決策部門與黨校智庫間的人才流動,推薦黨校(行政學院)智庫專家到決策部門挂職任職,推薦青年學者到基層單位實習鍛煉。
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堅持開門辦智庫、開門搞決策,吸納多方高端人才智慧,通過“兼職研究員”“飛地專家”等形式,用好外部智力資源。黨校(行政學院)學員既是調研對象,也是研究問題的“流動研究員”,鼓勵學員參與黨校(行政學院)為黨獻策的大局,充分發揮學員實踐經驗豐富、問題意識強烈的優勢,以“兩帶來”問題為指引推動學員開展研究式學習、學習式研究,繼續做好“學員訪談”“學員調查”系列,推動學員畢業論文和研究成果轉化為智庫成果。
堅持科學評價評估,破除機制障礙。教研咨評價的核心在於評價主體的客觀性、評價標准的科學性以及評價活動的連續性。應堅持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特色與優勢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推進分級與分類評級考核相結合,建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科學的教研咨評價體系,真正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目標。完善智庫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在突出服務決策的同時,綜合考慮智庫在理論創新、輿論引導、服務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情況,建立完整、科學、動態的評價指標體系。鼓勵並支持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牽頭制定符合黨校獻策要求、有系統自身特點的智庫評價體系,對全系統的智庫建設開展科學、公正、專業的效果評估,特別是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特色與差異,有針對性地建立彈性、柔性評價機制,在績效分配、津貼獎勵、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體現“鼓勵創新、兼顧公平”原則,保証在全系統普遍形成正向激勵,激發教研人員從事獻策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應充分發揮在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中的“第一智庫”作用,引領、組織本地區社科聯、高校、社會類智庫聯動開展重點政策評估工作,在評估中抓實培訓、整合隊伍,促進決策咨詢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
堅持優化系統資源,創新系統協作思路和攻關模式。通過成立若干區域性黨校(行政學院)科研學術共同體,有效整合系統資源。可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組織牽頭,凝聚區域黨校(行政學院)力量,圍繞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和各地區發展實踐,以聯盟專項課題為牽引,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在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服務區域振興發展的獨特作用。加強引導省際黨校(行政學院)間交流,圍繞智庫建設工作定期召開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內的經驗交流會,及時分享智庫建設的做法和經驗,進一步加強智庫建設的開放性。遴選培育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若干重點基地、重點智庫,加大政策支持和幫扶力度,打造具有黨校(行政學院)標識度的智庫品牌。
積極搭建協作平台,有效凝聚整合決策研究力量。一方面,以黨校(行政學院)特色優勢學科為基礎,以現有教研力量為依托,以研究中心、基地為平台,整合系統內智庫力量,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聯合體系。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舉辦論壇、學術交流會、理論研討會,持續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以地方決策咨詢需求為導向,構建高效暢通的“問題發掘、理論學習、交流推廣、實踐運用”的決策研究運行機制。加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同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的協作獻策,圍繞重大主題,開展聯合調研、集體攻關,將地方有益實踐及時進行總結概括示范推廣,聯合舉辦智庫成果發布會、推介會等。
(執筆人:林振義、洪向華、尹建軍、徐曉明、朱培蕾、殷玉潔)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