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黨的二十大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探析

郇雷

2023年09月07日10:02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報告》科學總結了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創造性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標注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高度。《報告》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更為豐富的時代內涵,拓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報告》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開拓了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全新圖景,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自信深化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世界社會主義

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中,科學社會主義最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今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也是世界范圍內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高度評價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成就,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與此相適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也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視野學習和研究《報告》精神,對於增強實現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使命任務的歷史主動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造性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標注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高度

任何科學理論都以鮮明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其獨特標識。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歷史的、實踐的、現實的,會隨著社會主義的實踐歷程不斷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突出貢獻之一就是概括並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新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

(一)在解答科學社會主義時代課題中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自創立以來,科學社會主義便面臨著在實踐探索基礎上不斷開辟新境界的使命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取得時代發展的重大成就,但是“對社會主義這個我們隻搞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的認識和把握也還是非常有限的,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迫切需要系統解答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從橫向上看,這些時代課題涵蓋了“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具有系統性、聚合性、復雜性﹔從縱向上看,這些時代課題既有貫通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永恆性課題,又有伴隨著中國和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特殊性、階段性課題,蘊含著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具有歷史性、現實性、未來性。

為此,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因此,“推動解決這些問題,要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從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出發,習近平反復強調要創造性地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這種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促進了當代中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其中許多原創性的理論觀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新的時代因素。例如,既科學論証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真理性,又客觀分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共存並相互競爭的現實性,揭示歷史唯物主義“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基本原理的時代性觀照﹔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視野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與演進邏輯,闡明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性趨勢和階段性特征﹔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闡明無產階級政黨與社會主義之間的本質性聯系﹔概括偉大建黨精神的基本內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闡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與歷史實踐主體的密切關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堅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理論﹔等等。在這些豐富的思想素材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緊跟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步伐,適應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需要,精煉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六個必須堅持”科學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報告》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並將其概括為“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有機統一、相輔相成,“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表達”,是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的“成套設備”。

一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揭示科學理論體系與人民群眾的內在關系。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理論作為觀念集合的科學化體系,必然與特定社會和歷史階段的經濟基礎相適應,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反映社會統治關系的上層建筑。因此,理論創新必然要面對“為了什麼人”的深刻詰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其理論創新的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在理論淵源層面,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堅持人民性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強調“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在理論指導實踐層面,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在運用理論治黨強黨層面,堅持“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理論完善發展層面,主張“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作出新概括、獲得新認識、形成新成果”﹔在理論檢驗評判層面,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二是必須堅持自信自立,闡釋科學理論體系的鮮明氣質和深層底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堅定信心構建起理論大廈的“底座”,以獨立自主、自強自立的歷史自信和歷史主動充實鞏固好理論大廈的“主體”,不斷賦予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向時代顯示出中國共產黨推動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所應有的精神狀態。

三是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闡明科學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守正與創新並不矛盾,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守正主要是指在對理論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繼承性堅守﹔創新主要是指在立足新實踐、研究新問題的基礎上促進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新成果的創造性發展。

四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指明科學理論體系創新的根本路徑和方式。馬克思主義高度重視理論創新的問題導向,強調“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習近平也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問題導向賦予科學理論體系強烈的現實指向性和旺盛的時代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在系統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現代化實踐和黨的建設等空前艱巨復雜的時代難題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以創立。

五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把握科學理論體系的成熟思想和工作方法。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實踐觀點,決定了人們必須要將經濟社會發展視為一個系統整體,把握好全局和局部、長遠和當前、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般和特殊等關系。

六是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明確科學理論體系的世界觀念和人類情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科學判斷世界發展現狀與趨勢,准確定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及其變化,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新格局、新境界。

(三)結合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時代化表現,反映著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和思想精華。回顧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認識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根據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需要,概括總結科學社會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理論成果,並闡釋其理論體系和思想精髓,以此來指導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實現新飛躍,是貫穿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的一條基本經驗。170多年前,為適應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共產黨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宗旨、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圖景,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19世紀后期,歐洲無產階級革命曾一度陷入低谷,各種歪曲、抹黑、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一度泛濫,在工人運動內部造成思想混亂,恩格斯全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指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階級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帝國主義時代特征和俄國的階級狀況、革命形勢,創立了與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進入中國后,中國共產黨人“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推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提出“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並且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概括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習近平也高度重視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精髓的概括和科學運用,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指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它們在立場、觀點、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點”。由此可見,雖然說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隨著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確立而形成,反映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但是它的表現形式和實踐運用卻是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豐富演化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的一把鑰匙。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在於科學理論體系之中,這一概念的提出遵循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堅持中運用、在運用中創新的歷史經驗。這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新的時代精華和理論精髓。正如馬克思所言:“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與時代發展的深刻互動中孕育出反映時代思想精華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提供了充分注解。其二,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看家本領得到進一步錘煉,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其三,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具有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的根本原因,為指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發展提供了理論遵循,為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的世界性發展提供了理論參照。

二、賦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拓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廣度和深度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體現社會主義科學性最核心、最本質的內容。習近平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因此,我們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認識和把握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逐步深化。

(一)習近平關於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系列概括與闡釋

習近平高度重視從社會主義的實踐出發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2008年3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告訴我們,科學社會主義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石,必須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必須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必須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必須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與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系、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必須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必須堅持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機制,等等。”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這八條概括講清楚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社會主義流派、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堅持從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進程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出發,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根本性質和發展前景。這主要體現在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后舉辦的三次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在2013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重點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一重大論斷﹔在2018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從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高度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從這裡可以看出,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深刻把握和創新運用,始終貫穿於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歷程,是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

(二)《報告》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豐富發展

《報告》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言書,是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一篇力作,其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本質性特征的認識。《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將黨的領導上升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之一,強調黨的領導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性。《報告》對此作了進一步概括和論述,闡明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成就和根本原因、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這些重要論述集中表達了黨的領導對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至關重要性,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原則的時代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地位的認識。根據統計,《報告》關於人民的重要論述共有105處之多,尤其是將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一,突出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人民情懷、人民信仰。這些重要論述強調在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中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對科學社會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原則的時代發展。

三是提出新時代新征程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認識。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社會主義社會也面臨著如何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報告》提出,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高質量發展確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些重要認識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科學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基本原則的發展。

四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理論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歷來強調生產資料的社會佔有,主張“無產階級將取得公共權力,並且利用這個權力把脫離資產階級掌握的社會化生產資料變為公共財產”,“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重要論斷既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權威性確認,又堅持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生產資料社會佔有的基本原則。

五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理論。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共產黨人始終高揚的一面旗幟。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首次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付諸實踐。馬克思熱情贊揚巴黎公社的革命意義,對巴黎公社原則作出了極高評價,他強調:“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是消滅不了的﹔這些原則將一再凸顯出來,直到工人階級獲得解放”。馬克思指出,公社“所採取的各項具體措施,隻能顯示出走向屬於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他闡明了人民民主與對敵專政相結合的無產階級專政理念。習近平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勢和民主的真諦,進一步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主張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原則。

六是提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與社會化大生產趨勢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相適應,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應該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在高級階段實行按需分配原則。《報告》強調:“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新時代新征程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習近平作出重要判斷:“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他提出了促進共同富裕的四條原則: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原則更加成熟、總體思路更加清晰、制度基礎更加可靠。

七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理論。“任何社會制度建立以后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要通過改革來進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完善的鮮明路徑,《報告》立足於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使命任務,精心擘畫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深化改革,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原則。

八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實現自身解放的根本保証,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從這條根本原則出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於這個問題,習近平的重要貢獻在於以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為抓手,深邃思考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根本之道,著力建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豐富和發展了無產階級政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的基本原則。

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以上八條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它們在《報告》中得到了進一步闡釋,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豐富和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這些重要論述賦予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更為鮮明的時代內涵,拓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廣度和深度。

三、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躍升

習近平指出:“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以黨的二十大為標志,社會主義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開始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全新時期,為創造科學社會主義“新版本”作出了理論貢獻。

(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

所謂理論體系,即一系列理論觀點相互關聯、有機統一的整體。根據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主要架構主要包括根本性質、科學內涵、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四個維度。其中,根本性質主要澄清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科學內涵主要界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本質要求主要明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大原則主要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保障。這四個維度共同構成了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認知。

第一,根本性質:從歷史性與現實性的辯証關系中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這裡,中國式現代化既區別於近代以來中國的其他現代化運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運動﹔又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特指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從歷史性上來看,“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但是這些現代化方案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著以社會主義為方向的新型現代化道路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屬性,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實現了歷史性交匯。從現實性上來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理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效推進的最關鍵變量和最核心政治邏輯,為中國現代化順利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先進的理念指引、顯著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治理資源。

第二,科學內涵: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証關系中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事物的本質決定了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質的具體面向。《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從普遍性上來看,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歷史概念,主要是指近代以來生產力發展和工業技術的廣泛運用所引起的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社會變遷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這一“概念的核心詞語是‘現代化’,它不是一個國別的區域概念,而是一個形態的樣式概念”。從特殊性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在中國情境中的展開。當然,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內涵也是分層次的:“人口規模巨大”是一種客觀描述,由中國人口的結構性因素決定,體現了中國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一種觀念性描述,由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決定,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

第三,本質要求:從系統性與過程性的辯証關系中明晰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現代化是社會系統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整體性變遷的長期過程。對於后發國家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更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能否形成科學有效的現代化戰略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報告》從九個方面科學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的本質要求。從系統性上來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定了戰略的領導力量和道路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分別體現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主要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意義和文明價值。從過程性上來看,這九條本質要求貫穿於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始終,是進行時態而非完成時態的戰略要求。

第四,重大原則:從風險性與確定性的辯証關系中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保障。正如亨廷頓所言:“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報告》強調,中國要跨越各種“現代化陷阱”必須要牢牢把握“五個堅持”的重大原則。從風險性上來看,現代化的沖突是多層次的、撕裂的,包括“現代性內部的沖突﹔現代時期同過去時期的沖突﹔現代文化同現代社會的沖突﹔現代技術同現代經驗的沖突﹔現代觀念同現代歷史的沖突﹔現代歐洲同非現代歐洲地區的沖突”。從確定性上來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中國之治”的歷史經驗,為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提供了確定性保障。其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政治保証和最顯著優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方向和制度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制勝法寶和最大底氣﹔“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和強勁動力﹔“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是精神力量和意志支撐。

(二)開拓社會主義現代化全新圖景的實踐價值與理論意義

要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就必須把研究視野置於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現代化史的雙重邏輯中。應該說,社會主義和現代化的歷史出場有著共同的邏輯基礎——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500多年前,空想社會主義在批判資本主義和暢想未來理想社會的過程中誕生﹔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為人類步入現代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但是,由於資本主義的不成熟性,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並沒有形成關於現代化的成熟認識。

資本主義進入到成熟的自由競爭階段后,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揭示了資本主義與人類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了共產黨人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現代化觀念。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為前提,以資本主義上層建筑的統治為表現,在創造了新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同時,以摧枯拉朽般的方式無情摧毀了舊的社會秩序,並且把這種劇烈的社會變遷強行擴展到全球范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對現代化的認識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為藍本的,社會主義和現代化還沒有建立起直接的實踐性聯系,因此也不可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具體的方案。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社會主義制度首先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立起來,建設社會主義和推進現代化第一次實現歷史性交匯,它們成為共產黨人必須要完成的雙重任務。社會主義與現代化從“歷時性”關系轉化為“共時性”關系。從客觀上來講,蘇聯模式為解決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的“共時性”難題積累了經驗、創造了條件,但是並沒有形成真正成熟有效的解決路徑與方法。發展階段的相似性使得中國式現代化同樣面臨著蘇聯曾經面對過的難題與考驗。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中國式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基礎上開拓創新,社會主義制度依靠中國式現代化而鞏固發展。在科學社會主義實踐中,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向世界表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完全可以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

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飛躍式發展開拓了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全新圖景。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已經進階到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的現代化階段,這既是自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百余年奮斗的重大成就,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歷程的高峰階段。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正在實現發展方式從粗放式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推動社會主義國家進入到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引領的新發展階段。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使得社會主義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表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四是中國式現代化創建了一整套系統完備、科學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等現代化新機制新元素融合貫通於其中,促進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這就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形成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更高水平結合的新形態。

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中國式現代化開拓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全新圖景具有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超越資本邏輯的現代化,充分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優越性。中國式現代化實質上是一場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的現代化運動,在推進拓展的歷史進程中堅持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強大的物質力量、政治基礎、制度保障,注重在推動社會發展中實現人的發展,有效避免了資本邏輯主宰的社會發展所導致的個人主義膨脹、不同群體對立、貧富兩極分化等西方現代化困境,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優越性提供了強大現實依據。二是充分証明“現代化≠西方化”,揭示了現代化發展路徑的多樣性。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其強大的生機活力和發展成就批駁了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化觀念,將西方現代化所謂的“普世價值”還原為地方知識、區域經驗,打破了西方現代化的話語權壟斷和唯一性神話,深刻改變了人類關於現代化的知識體系和觀念思維。三是確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文明認識論基礎,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新文明。從現代文明的認識論觀之,西方現代化推崇“叢林法則”,以“文明的沖突”為基本判斷,信奉文明優劣論,在制造矛盾與沖突中確立西方國家的霸權地位。中國式現代化則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強調多種文明類型的並存共生,主張文明間交流、互鑒,以一種新的文明觀引領人類文明進步。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是一種文明理念,是社會主義文明在21世紀的重要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為人類社會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

綜上所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新圖景,深化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世界歷史意義,從理論和實踐雙重維度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並以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強大示范效應引領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卓越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