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紅綠融合”振興革命老區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聚力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3年春季學期主體班第9調研組

2023年09月27日10:0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証,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新征程上,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創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振興革命老區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位於大別山腹地的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近年來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不斷實現振興發展的新跨越。5月7日至12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3年春季學期主體班第9調研組一行6人赴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開展專題調研。

一、“紅綠融合”,激活振興新動能

調研期間,全體組員深入草盤地鎮、陶家河鄉、桃花沖林場、方家咀鄉、楊柳灣鎮、金家鋪鎮、紅山鎮等地,實地了解“紅綠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畢昇紀念園,領略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贊嘆布衣巨匠的偉大發明,了解當地加強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在紅二十八軍紀念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紅色紀念場館,緬懷先烈,滌蕩初心,感受英山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對紅色歷史無比自豪與珍惜﹔山水林田,綠意盎然,展現了英山人用辛勤與執著踐行“兩山”理論的新篇章。我們發現,近年來,英山縣堅持把“紅綠融合”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持續推進紅色資源多渠道、多方式與綠色產業融合,激發革命老區內生發展動能,走出一條以“紅綠融合”為鮮明特色、綠水青山與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之路。英山在立足資源稟賦、加快振興發展的探索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一是以紅色資源為根基,促進旅游加快發展。英山著力將紅色資源與所在地的自然風光或歷史文化資源深度融合,協同推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紅色美麗村庄創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通過紅色旅游帶動全域旅游發展。比如,桃花沖紅二十八軍紀念館建成后,將紅二十八軍紀念館、紅軍醫院、大竹園軍事會遺址等串聯開發,紅二十八軍紀念館成為桃花沖旅游的新打卡地,桃花沖林場也順勢打造了紅色文化觀光旅游和紅色文化研學旅游。再如,由回鄉能人創辦的湖北四季花海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在堅持綠色發展的同時,投資5000萬元修建了佔地1900余畝的長征精神體驗園,包括大別山革命歷史文化陳列館、紅二十五軍長征縮微路、新長征文化路、中央紅軍長征路的“一館三路”,2019年開園以來累計接待1500多個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近20萬名游客。

二是以自然資源為依托,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一方面,英山立足優良生態環境和豐富自然資源稟賦,多措並舉守護綠水青山,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另一方面,依托境內豐富的茶葉、藥材資源,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價值轉化之路。比如,作為茶葉大鎮,楊柳灣鎮茶園面積41500畝,茶葉規模加工企業7個,茶葉加工點160個,年產值超3億元﹔在抓好茶葉“一、二產業”的基礎上,瞄准創4A茶葉主題公園的目標和英山尖旅游開發的機遇,堅持走茶旅融合之路,做活第三產業,年接待游客3萬人,綜合銷售收入3000萬元。再如,湖北辰美中藥有限公司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科技”的模式,自建中藥材基地2000畝,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共建中藥材基地5萬畝,安排工廠就業330人,帶動3120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逐步實現中藥材“一、二、三產業鏈”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中藥材產業生態價值轉化之路。

三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做強文旅康養產業。英山堅持“全域旅游、康養度假”定位,持續推進紅旅、農旅、茶旅多元融合發展,全力建設華中文旅康養核心區。2022年,簽約文旅康養項目8個,協議投資額21.55億元,全年完成文旅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新開工重點文旅產業項目10個。2023年以來,畢昇紀念園如期開園運營,總投資20億元的英山仙人台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成功簽約,花間谷森林康養小鎮等8個文旅項目進入實質建設階段,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桃花沖滑雪場項目、王家界文旅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同時,積極培育扶持文化、體育、旅游和娛樂業市場主體,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大力開展網球、游泳、跳水等體育活動,舉辦避暑漂流節、溫泉滑雪節等節會賽事,培育溫泉康養、避暑康養、中醫藥康養等業態,形成康養產業集群。

四是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助推鄉風文明提升。英山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理念,圍繞“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工作思路,不斷增強鄉村治理效能。301個村建立“行政村黨組織—塆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1.2萬名農村黨員帶頭發聲管事﹔建設集塆組議事、黨群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紅星之家”60余處,2022年開展各類政策宣講2000余場次,受眾8萬余人﹔鼓勵黨員在紅星之家、產業基地建立直播帶貨平台,組織20多名黨員致富帶頭人直播帶貨,月均銷售額達20萬元。開展黨員挂牌亮戶、黨員聯戶、組隊服務等活動,引導黨員做服務群眾的“小幫手”。石頭咀鎮水口村20名黨員組成養老志願服務隊,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余次,形成一道靚麗的紅色風景線。

五是以干事創業為導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英山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綠色通道”引進、“三支一扶”招募,有效解決了基層事業單位人才招考難問題﹔成立人才服務中心,設立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開展“送訓下鄉”,加大農村實用技能培訓,2022年開展68期、培訓結業4565人﹔開展“避暑引才和暖冬引才”活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靈活開放的方式,柔性引進一批“候鳥型專家”為英山發展獻智獻策﹔召開能人回鄉懇談會,鼓勵能人“以才引才,以財生財”,支持家鄉建設和發展﹔依托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免費提供多項工作生活設施,幫助大學生“零負擔”創業﹔免費提供創業貼息貸款,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面向企業技能崗位新招用工人,採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為多家企業開展學徒培訓,幫助企業新錄用工人提升職業技能水平,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困難與挑戰並存,紅綠深度融合任重道遠

2021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一體推進,促進革命老區綠色轉型發展。革命老區大部分位於多省交界地區,很多仍屬於欠發達地區,如何平衡好保護與利用,做好“紅綠融合”大文章,仍是一道需要持續探索的新課題。從英山的調研情況看,當前主要面臨如下幾方面的困難和挑戰。

一是頂層設計和戰略推動不足。調研中,我們感受到,英山對紅色資源的整理、保護和開發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具備了一定發展基礎。但在紅色資源的中長期開發和利用方面,總體上還缺乏總體規劃、頂層設計、立法保障。當地雖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一個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總體規劃,缺乏長遠發展的頂層設計,且與綠色資源、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系統性、協同性略顯不足。同時,由於尚未設立“紅辦”之類的專門機構,也沒有上升為縣委縣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事項加以推進,因此當地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尚未形成合力。當地還存在鄉鎮、企業甚至群眾自發建設紅色資源的情況,管理難度大。像四季花海這樣的民企積極開展紅色資源利用的項目,就沒有融入當地紅色資源利用整體規劃,存在邊建設邊審批和后期使用管理責任不清的問題。由於機制不全、不順,導致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存在多頭管理、職能分割、底數不清、分類不明等情況,一些重要的革命遺址遺跡缺乏保護,亟待加強財力人力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是模式創新和產業支撐不強。調研中發現,英山縣對紅色資源的利用仍處於單一的政府主導階段,產業發展缺乏市場主體參與﹔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內核的旅游產品供給不足,產業化程度較低,與國家發展戰略銜接不夠、產業發展思路不夠清晰。傳統文化、特色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與旅游融合不夠,文化元素尚未形成文旅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紅”“綠”融合程度不深,茶園、藥園多但轉化為旅游觀光園的少,並且各景區景點單打獨斗,沒有串珠成線。特色產業方面,種苗繁育不夠、良種基地建設滯后,特別是天麻、桔梗,目前隻有50畝、30畝,種植規模小、優勢不突出。從加工環節上看,僅辰美中藥可以生產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劑和少量口服液類品種,產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較低。旅游業方面,英山5A景區仍是空白,4A、3A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和綜合收入的貢獻度不高,缺少拳頭產品,龍頭帶動效應不強。

三是資金投入和配置支持不夠。據英山縣財政局介紹,2022年該縣財政支出40億元,但在收入方面,上級補助30億元,稅收僅為3.7億元。從收入結構看,房地產和建筑業佔80%,工業稅收僅佔10%左右。這表明,英山的紅色和綠色產業提供的直接稅收仍然較少,在政府債務壓力持續加大(目前為38.86億元)的情況下,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比如,桃花沖紅二十八軍紀念館需投入建設資金800萬元,其中縣政府出資600萬元,還需林場自籌200萬元,但迄今林場仍拖欠施工方80萬元。因紅色景點免費開放,上級缺少專項撥付資金,日常維護及人員工資都由景區負責,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再如英山烈士陵園,由於資金投入不足,造成設施年久失修,已不能滿足群眾參觀需求。另外,由於投入不足,“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配套水平不高,旅游公廁、旅游驛站、標牌標識等旅游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而在交通方面,英山境內國道、省道連通城鄉節點較少,縣內僅有一條東西向的高速公路,南北走向亟需高速通道,缺少鐵路、航空支撐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部分省際、縣際、村際存在斷頭路問題,物流運輸運力“散、小、亂”問題尚未解決。

四是實用人才和專業人才欠缺。振興鄉村的關鍵是人,需要有一定的人口數量和較高素質的勞動力來支撐,而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齡化是革命老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一道難關。調研中了解到,一方面,隨著城鎮化、城市化持續推進,英山與許多革命老區一樣,農村年輕人口大都進城務工,人口外流趨勢明顯,有的自然村演變為“空心村”。數據顯示,英山許多鄉鎮的常住人口遠低於戶籍人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造成了有的農田棄耕拋荒,更不用說“紅綠資源”保護利用。此外,人口老齡化形勢明顯,且留村老年人總體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有限,也制約了英山的轉型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當地民營企業,都表達了因急缺高素質專業人才支撐而制約事業發展的擔憂。比如,英山烈士陵園雖然是正科級全額事業單位,由於成立年代久遠,人員編制受限制,加上人員補充有限,造成職工素質普遍不高,專業技術不強,已經影響到紅色文化的研究、宣講工作。

五是宣傳推介和品牌口碑不響。保護好利用好紅色資源,還需要組織開展宣傳推介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發布、多媒體宣傳、多渠道推介等形式,使紅色資源持續升溫,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紅色打卡和青少年開展研學的重要去處。但在調研中了解到,英山尚未就當地“紅”“綠”資源開展整體性、系統性宣傳推介,不僅難以提升英山紅色、綠色資源的傳播質效,而且不利於打造當地特色品牌產品。比如“英山雲霧茶”,該縣已有20家授權企業使用該品牌,這些企業又重新注冊品牌商標,形成“母子”商標模式,政府著重宣傳“英山雲霧茶”這個“母”品牌,企業各自宣傳自有“子”品牌,不僅導致關注度分散、投入不集中,而且市場上的“英山雲霧茶”品質良莠不齊,有的冒充品牌茶葉流向市場,影響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多措並舉,助力“紅綠融合”跑出加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充分用好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英山基於當地文化傳統和資源稟賦,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對於全國其他革命老區推進“紅綠融合”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圍繞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的“到2035年,革命老區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調研組從英山的探索實踐中,得出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完善體制機制,保護好紅色資源。從英山調研情況看,針對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存在的管理體制不健全、保護責任不明確、部分紅色資源尚未得到有效保護利用等問題,需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既要全面深入開展調查,獲得資源地的第一手數據,在此基礎上做好紅色資源利用整體規劃,又要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紅色資源保護體系,確立紅色資源保護框架,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傳承弘揚作出全方位、系統性的明確規定,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的監管力度,統籌做好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保護利用的發展規劃,確保對紅色資源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使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和綠色資源連珠成串、相互帶動、齊頭並進,打造特色文化經濟帶。

(二)創新運營模式,利用好紅色資源。利用紅色資源,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其活起來、動起來,才能更大程度地直抵觀眾內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益。英山的實踐表明,要構建要素齊全、配套完整、具有規模效益的產業鏈條,融合發展紅色游學產業、紅色培訓產業、康養產業、生態農業等新型產業,不斷提高紅色旅游的產業化程度。要加強對紅色旅游的經營管理,因地制宜開發特色品牌和精品線路,有效聯動各個景點,延長游客參與體驗式、沉浸式深度游的駐留時間,充分彰顯當地的特色紅色文化。

(三)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好綠色產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要找准符合自身資源稟賦、富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且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業態,並大力發展成為支柱產業。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串聯,促進“紅”“綠”資源價值融合與相互轉化。積極開發生態綜合服務,研究供給生態產品,促進生態服務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積極推動茶葉、蔬菜、瓜果、藥材、優質食材等生態產品的區域品牌化發展,創新打造民宿、旅游、康養、產業深加工等優質生態產業。對於當地民營龍頭企業,可考慮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國有資本,既解決資金不足的困難,又幫助企業爭取政策上的支持,增強市場競爭力。比如,英山可以探討將神峰山庄、四季花海等民營企業引入省、市級文旅和城投集團等國有企業或以旅游為核心主業的中國旅游集團、以康養為核心主業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參股,利用當地優勢的自然資源和現有較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在茶葉和中藥材種植及深加工方面,建議將志順茶葉公司等當地龍頭民營企業引入吳裕泰等中華老字號,或引入國藥集團、中茶公司參股,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寬茶葉和中藥材銷售及深加工渠道。

(四)加強支持配套,保障好“紅綠融合”。從英山的調研情況看,一些紅色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利用,一個重要原因是各方面的保障不夠到位。因此,提升“紅”“綠”資源利用實效性,還需要在人、財、物等方面予以支持。一是充分發揮項目帶動作用。從英山借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契機打造黃岡唯一、英山特色紅色地標,以及“神峰山庄”推進農文旅橫向融合、產加銷縱向融合項目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鮮活事例可以看出,項目引領、項目支撐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中能夠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在資金投入方面,相關部門在撥款時應加強通盤考慮,將有限的資金集中投到優勢項目上,特別是對一些重點紅色文旅項目加大投入。對相關設施維修、改造及舉行宣傳教育活動,可以動員、組織社會各方面參與,特別是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投入資金,參與改造、擴建紅色遺址和紀念場館,政府部門可在貸款利息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二是用好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方面的先發優勢。當地有關部門可以積極嘗試同位於武漢的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中心、節能減排重點企業探討深入合作的方式,在踐行“雙碳”戰略、節能減排上獲得更多收益。三是加強人才支撐作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制定人才激勵政策,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讓更多優秀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在人才選擇上,不僅要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研究人員和文旅管理人才,還需要訓練一支素質過硬、本領高強的解說、宣傳隊伍,講好紅色故事,弘揚革命傳統。在職業保障上,打通員工職稱晉升、職務晉級方面的“腸梗阻”,給予合理的工資待遇,從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

(五)拓寬幫扶思路,發揮好資源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生活越過越好。現代化越往前走、物質生活越豐富,人民群眾越喜歡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農業除了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其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的功能就越能發揮積極作用。英山“紅綠融合”振興革命老區的實踐,正是按照這一發展規律來推進的。但從當地最能體現“紅綠融合”特點的文旅產業看,這些產業更多體現為藏富於民、農民通過農家樂等致富渠道直接增收,而對當地政府稅收的直接帶動作用有限。如何平衡一二三產業的關系,是英山等革命老區面臨的一個難題。英山一直在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要求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工業,著力以工業促稅收、富財力,從而能有更多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可見,革命老區加快發展仍然需要支持力度不減,包括對革命老區的產業幫扶還要繼續,幫助其補上資金、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加快轉型發展。

(六)強化推介工作,宣傳好當地特色。在市場化、信息化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對紅色資源利用同樣如此。如果資源內容具有較高歷史價值、教育意義,但缺乏一定的宣傳與媒體傳播,就不會引起大眾廣泛關注。因此,要提升紅色資源利用的實效性,就要創新宣傳路徑、打造傳播新模式,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抖音等新媒體平台有序推進宣傳,同時將人工智能、視覺識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與紅色資源結合起來,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說、有史可依、有理可循”,增強紅色資源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發揮紅色旅游對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與此同時,要加強輿論引導和監督檢查,防止庸俗化、娛樂化紅色故事甚至丑化英雄人物等現象發生。

(執筆人:陳亦琳 調研組成員:金卓、江維、吳珊、羅杰、楊光燦)

(責編:黃宇琪、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