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走在鄉間的大道上

——參加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3年秋季學期湖北黃岡調研側記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3年秋季學期學員第一黨支部第三黨小組

2023年12月06日15:28

“這裡犧牲的14萬烈士中留下名字的隻有22552人。”

“我們要傳承紅色精神,發展綠色產業。”

“時刻不要忘記你是村支書、是黨員,位卑未敢忘憂國,如果每個村支書都把村子搞好了,那我們國家多好。”……

10月23日至30日,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第二調研組12人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羅田縣開展為期8天的黨性教育實踐教學和專題調研,無論是在7處紅色教育基地,還是深入15個村、鎮、企業、園區,我們都不斷被來自大別山鄉村的這些話觸動心靈、振奮精神。

數字裡黨員的身影

“1個擁軍袋和10封將軍家書”是觀音閣村的故事:“快過春節,今天給下述四個同志匯款”“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給你添麻煩,向你表示感謝!”“應將本村的自來水修好,讓大家生活方便一些。我給本村修理自來水的錢,可能還沒有用完。”……這話來自秦光遠將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寫給觀音閣老家的家書。他16歲和55名村民一起走出家鄉參加革命,最后隻有他活了下來。他始終關心著鄉親生活,個人出資為烈士修紀念碑、為村裡修自來水。在他的家書裡有兩個重點:一是不斷寄錢幫助鄉親﹔二是提醒親屬嚴格要求自己。“當時我在南方每年10多萬,村裡需要就回來了,這一干就是15年。”村支書秦秋平是秦光遠的侄子,他曾經找大伯幫助找工作被拒,但他理解並傳承了將軍的精神,帶領觀音閣鄉親實現了年收入翻3倍。

“水口精神就是螞蟻搬家精神”“我們不等不靠不要,自發組織自籌自建。”水口垸4名黨員帶領11戶45名村民成立合作社,集資建設基礎設施,回鄉黨員朱七一用朱熹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也用來激勵村民:“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4名黨員帶頭,組織群眾投義務工拆除全部牛欄、豬圈等亂搭亂建,建成了水口庄園、百姓舞台、停車場、綠化景觀等,經過6年把“從前無人問津的小垸落”建成了“如今聞名遐邇的金窩窩”,老黨員朱三定滿懷喜悅為水口垸撰寫了對聯:“一山連吳楚千裡秀色裝點鳩茲古邑,兩水分江淮萬種風情孕育水口庄園。”

蒼葭沖構建五級架構的黨建引領體系,當民宿建設百姓不托底怕風險時,7名黨員骨干率先從自己做起﹔聖人堂村提出“黨員聚在產業上”,成立了“共同締造”紅色聯盟,黨員走在前面……大別山這片土地的紅色始終純正而亮麗,學員感慨“這是最鮮活的黨性教育”。

在直播間裡講好中國鄉村故事

“我們村沒有歷史沉澱、沒有資源秉賦、沒有區位優勢,我們就是大別山山溝裡最普通的村子,我們搞好了最有可復制性”“我們隻有山水,但原來也不行,現在的樣子是經過了10年的修復”……燕兒谷村老支部書記郭海平盡管凌晨2點多才結束直播,但56歲的他聲音洪亮、精神飽滿,講起農村三資問題、六個一工程等村裡的探索創新,講起村裡建的工匠學校、電商基地等,充滿創業的自信、自豪。同時他不斷提到“谷哥”:“我們有能人‘谷哥’徐志新”。

徐志新是一名成功的律師,2010年回鄉做村支書,帶領鄉親把一個負債近百萬、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重點貧困村建設成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入選世界減貧案例。201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汪洋同志到燕兒谷村視察,充分肯定了“村企聯建、產業扶貧、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的做法。2022年村集體資產400多萬,村民年人均收入2萬多元——是10年前的20倍!

我們見到直播到天亮的網紅村支書“谷哥”時,看不到絲毫的疲憊。講起“網紅+電商+農村”的鄉村振興新模式,他有理念、有情懷、有激情:“山貨要出山、思維要破圈、抓住一根線”——這根線就是網絡。“村支書的直播間,是從泥土裡長出的直播間﹔是根植於中國鄉村這片熱土的直播間﹔是風能進、雨能進,父老鄉親挑著擔子、拎著籃子,牽著牛羊能進的直播間﹔是父老鄉親農產品進城的共享平台。我們的使命擔當不一樣,我們背后是鄉親。”他不但組建了“燕兒谷村播商學堂”,還在致力打造“全國村支書三農達人矩陣”,要把全國更多的村支書組織起來:“如果有100個、1000個村支書組織起來就更有力量幫老百姓賣農產品,更有利於傳播好中國鄉村故事!”谷哥講了一個又一個直播助農的生動故事:上訪的村民不再上訪而上他的直播間了﹔幫老百姓賣8兩南瓜籽、2斤咸菜,組織力量幫其他村賣800萬斤庫存小黃姜。他說:“百姓有所呼,我們有所應,我們這裡走出了三支紅軍隊伍,現在要再走出一支共產黨的新隊伍——村支書達人。”

在鄉村的艷陽下

走進鏨字石村和聖人堂村的直觀感受相似: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游客人氣旺、鄉村心氣足。

合浦鎮盧志雄書記一路介紹、如數家珍:“我們有全國聞名的溫泉、世界唯一的甜杮還有揚名天下的黑山羊。”蒼葭沖建設“荊楚家學第一村”有64555工作法,而這裡打造地標優品示范區的思路是:產業為核,道路為脈,連片打造產業集群,突出杮、羊產業鏈延伸,實現橫向融合、探索產品深加工一站式服務。有著數千棵百年杮樹的鏨字石村集採摘、觀賞、科研、深加工一體,成了寫生、文化旅游和民宿等基地。“不能貼標簽、不能堆盆景、不能重建不重治”,盧書記的重點強調裡有清醒更有擔當。

“在縣城邊緣、在山水之間”的聖人堂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農業旅游示范村”,村支書肖春花在籌備“紅葉節”的忙碌中抽身,一路邊不斷錯開游人邊介紹村子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設想,在她的介紹中:小聯盟大能量、小板凳大民生、小整合大力量、小榜單大提升、小公約大變化的工作理念,讓“農民變股民、農房變客房、山貨變期貨”的思路,都充滿著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時來自基層的智慧、創造和擔當。

站在陽光普照的田野裡,聽著游人的語聲、中小學孩子們的笑聲和村支書自信篤定的介紹,一種強烈的感受油然而生:中國鄉村的振興之路是如此寬闊,未來是如此值得期待並為之努力奮斗。

(執筆人:張石梅)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