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奮進力量

——參加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重慶綦江調研側記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3年秋季學期學員第四黨支部第二黨小組

2023年12月06日15:3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綦江,這片紅色熱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歷史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是川渝黔邊紅色的搖籃,“紅色綦江”因其紅色文化資源富集且獨特而得名,在重慶近現代革命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0月23日,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的調研安排,我們來到了重慶綦江開展紅色資源及紅色文化產業主題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不斷被震撼著、感動著、浸潤著,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和黨性鍛煉。

尋訪紅色印記 弘揚紅色精神

“綦江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紅色資源豐富,孕育了習近平總書記稱贊‘英勇善戰、屢建功績’的原紅四軍軍長王良,誕生了重慶最早的基層黨組織中共綦江支部。全區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6處,革命遺址遺跡176處。”綦江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區委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楊敏介紹道。

從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紅軍橋到王良故居﹔從中共綦江支部舊址、綦江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到李世璋舊居﹔從紅軍長征宿營遺址、紅軍烈士墓再到綦江烈士陵園……在尋訪一個個革命印記中,記錄著,聆聽著,感動著,收獲著。

10月24日,調研小組來到綦江文龍街道春燈村小,山間草木郁郁蔥蔥,遠處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吸引了調研組成員。“當年,共產黨員鄒進賢、危直士和胡堯欽、陳治均、劉祥書等8名懷揣革命理想的入黨積極分子就是在這棵黃桷樹的見証下,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綦江博物館館長周鈴介紹道。

1925年8月,在綦江團組織發展壯大的基礎上,鄒進賢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積極籌備建立共產黨組織。他和危直士在綦江縣太公山玉皇觀(今綦江區文龍街道春燈村小)舉辦了一期為時一個月的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班,參加學習的有共青團員胡堯欽、陳治鈞、劉祥書、黃堂佐、劉祥林、明金鼎(明昭)、周宗林等8人,主要學習《馬列主義淺說》《共產主義 ABC 》《唯物史觀》等革命書籍。為了保密的需要,他們時常圍坐在這棵樹下,學習理論,交流心得。這不是一棵普通的黃桷樹,這棵黃桷樹見証了一群敢於天下先,敢於拋頭顱、洒熱血的鐵血青年堅定理想信念,追求革命真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的光輝歷程。現如今綦江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作為重慶唯一的,也是重慶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學習班遺址,為開展黨的理論史以及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平台。

10月25日,調研組來到了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剛一下車,一座方正嚴整的建筑映入大家的眼帘。這座院落原為湖廣會館,名為“禹王宮”,始建於公元1818年,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1935年1月,紅一軍團長征轉戰綦江時將司令部設於此處。

紅一軍團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長征。1935年1月,紅一軍團長征轉戰綦江,保衛了遵義會議順利召開,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轉戰中,紅一軍團宣傳黨的主張,播撒革命火種,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鞏固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黨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蒼鬆翠柏間,紅軍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調研組成員來到了石壕紅軍烈士陵園,瞻仰紅軍烈士墓。雨中,大家站在5位紅軍烈士墓前,向烈士默哀,表達對他們的哀思。聽著講解員深情地講述著紅軍司務長的故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被捕后受盡敵人的折磨,也沒有背叛黨和紅軍”。看著眼前的墓碑,我們仿佛回到90多年前那段號角嗚咽、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從司務長身上,我們看到堅定的信仰,正因為這份信仰,支撐著他對革命的忠誠”。這位犧牲的司務長是眾多紅軍戰士的縮影,他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留下了信仰的火種,將紅軍精神播撒在綦江這片土地上,牢牢扎根於百姓心中。

斗轉星移,滄桑巨變。如今綦江石壕烈士事跡陳列館珍貴的文獻資料訴說著那段英勇不屈的革命歷史。

一座豐碑、一處舊址、一盞油燈、一封信件、一張照片、一把刺刀、一輛小推車……每一件文物都是革命無言的見証者,這些紅色印記,它們像革命歲月裡的一盞盞明燈,穿越時空,為我們照亮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照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前行的新時代新征程之路。

講好紅色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綦江立足紅色資源,積極開展‘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這些紅色故事,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跌宕起伏的綦江革命歷史長卷。”綦江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汪杰介紹道。

“上井崗馳騁閩贛紅四軍驍將英勇善戰,戰黃洋克敵龍岡好干部王良屢建功績”。綦江區永城鎮王良故居門前,有這樣一副對聯。10月26日,調研組成員來到王良同志紀念館、王良故居進行參觀。

“英勇善戰,屢建功績”這是對王良短暫一生的高度評價。這位從綦江走出去的革命英烈,曾參加過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反圍剿”等戰斗,后擔任紅四軍軍長。1932年壯烈犧牲時,王良僅僅27歲。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了王良的一生,稱贊“王良是一個好干部”。王良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忠實執行者”,他一生聽黨指揮、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生命雖短暫,卻燦若星辰、極為精彩。

在王良故居,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多種形式,這位年輕將軍的生平事跡得以鮮活再現,為新時代的人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在王良紀念館,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向我們訴說著那個革命年代,王良同志所展現出的不屈意志,為了心中的理想敢於犧牲和奉獻,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依然鮮活,恍如昨日,感動充盈於心。

在綦江鬧市區,一棟川南民居風格的木板樓房格外顯眼——這是革命烈士鄒進賢故居、中共綦江支部舊址。10月24日,調研組成員來到鄒進賢故居、中共綦江支部舊址進行參觀調研。鄒進賢是重慶和四川地區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綦江黨團組織主要創建人。

登上樓梯,穿過革命烈士鄒進賢的書房和臥室,懸挂著黨旗的綦江支部會議室映入眼帘。如今,這裡已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場所。舊址中的陳列提醒我們,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來時路上,鄒進賢等革命先驅懷揣共產主義理想,心懷廣大人民群眾,用青春、用熱血,甚至用生命,譜寫著一篇篇動人篇章。

“近年來,綦江在保護挖掘紅色資源的同時,注重運用文藝文創形式,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綦江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汪杰介紹道。

依托融媒體,做好宣傳推介。10月26日,調研組成員來到區融媒體中心開展調研。融媒體中心負責人介紹道,中心積極搭建“報網台微端屏”全媒體平台,做好常態化動態成效宣傳報道,開設“打造重慶重要紅色文化高地”專題欄目,推出活動網頁、研學新聞、專屬推文、定制H5、圖片集錦等新媒體傳播產品1400條次。同時,舉辦“尋訪紅色印記 中央紅軍過綦江”“追尋英烈足跡”等主題活動,引入央視《長征之歌》紀錄片取材拍攝。推出融媒紀錄片《追光》,尋訪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在綦江犧牲的一名紅軍司務長的故事,觀看量超100萬。

發展紅色產業 建設紅色高地

“2020年,綦江區第三次黨代會確定了把綦江建設成為重慶重要紅色文化高地的戰略定位。為此,區委專門成立了高規格紅色文化高地建設領導小組,持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高地建設已駛入快車道”。綦江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區委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楊敏介紹道。

10月25日,調研組成員來到石壕鎮,詳細了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綦江主體建設區工作開展情況。“綦江主體建設區將以‘保衛遵義會議,長征轉戰綦江’為主題,突出綦江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的地位,打造石壕——安穩紅一方面軍主題文化園”,“場館建成后也將為當地鄉村振興建設帶來積極推動作用”,石壕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綦江主體建設區的建設完成,必將讓紅飄帶——二萬五千裡長征中間100裡連接不斷。

發展紅色旅游,培根鑄魂,拉動鄉村旅游消費,拓寬就業渠道,讓鄉村靚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0月27日,調研組成員來到綦江安穩鎮開展調研。走進安穩鎮崇河村紅軍街,紅色是道路兩側建筑的主基調,輝映著視野盡頭的郁郁青山,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安穩鎮是中央主力紅軍長征過境地之一。近年來,綦江在崇河村打造紅軍街,邀請游客們走長征路、吃紅軍餐、聽紅色故事、享紅色之旅。28日,調研組成員來到東溪古鎮,深入了解東溪抗戰文化,重走鹽馬古道,參觀麻鄉約民信局,感受東溪獨特的歷史文化。如今在綦江,紅色旅游已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杠杆。融合長征文化和本土資源,綦江區初步形成石壕長征線路、安穩羊角紅軍線路、永城紅色線路等紅色文旅線路,帶動當地村民發展壯大紅色旅游產業,助力村民吃上“旅游飯”,助推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綦江具體獨特的地理位置,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10月24日,調研組成員來到綦江農民版畫院,一幅幅精美、生動的畫作展現在大家面前。綦江農民版畫源於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近年來,綦江版畫充分挖掘和利用綦江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圍繞紅色歷史通過多種形式創作紅色題材作品30余幅,展現綦江百年風貌,傳播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助推綦江紅色文化高地建設。

綦江,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上下同心、感恩奮進,全力打造重慶重要紅色文化高地,全面建設“如來如願”的“多彩綦江 創新之城”。

紅色歷史,風雲激蕩,氣壯山河!

革命精神,跨越時空,光耀千秋!

(執筆人:楊琦)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