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圍繞“第二個結合”開展學習教育的探索

中國建設銀行黨校

2023年12月12日09:45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 “第二個結合”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彰顯了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前進方向。作為中央金融機構黨校及其教學人員,應當高標准地“做好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工作,圍繞“第二個結合”這一新的重大課題,奮力作為、不辱使命。

一、深刻領悟習近平用典,准確把握 “第二個結合“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展現了高超的思想智慧和高度的文化自信。跟著習近平總書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有助於我們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的關鍵在於“兩個結合”,准確把握”第二個結合”的豐富內涵。

——信仰信念、初心使命。 “第二個結合”通過把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相結合,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民族的血脈、文明的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經典,是千百年來中國志士仁人追求的治國濟世之道。小康、共富、大同,是無數先輩英杰“修齊治平”的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成長歷程,得益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50多名初創者,到今天9800多萬名黨員,志士的千年理想化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信仰信念、初心使命。

——國家治理、禮樂文明。 “第二個結合”通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與禮樂文明相結合,倡導“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構筑起“黨中央坐鎮中軍帳、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體現出秩序與活力、穩定與發展的平衡。這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講規矩、重秩序“禮治”經驗的激活,賦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秩序的規范、倫理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擊鼓催征、奮楫揚帆,激發了全黨全社會奮進新時代的磅礡力量。”

——人民主體、民本理念。“第二個結合”通過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貫穿中華五千年的“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價值導向、民本思想相結合,賦予執政理念以深厚的人民情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國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這些經典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創造性地借鑒了朴素民本理念的合理內核,深化 “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原理,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等層面實現了對民本思想的歷史超越和時代升華。

——核心價值、傳統道德。“第二個結合”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想人格相結合,賦予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價值的源泉,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能動性的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始終蘊含著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先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個結合”通過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賦予民族復興根和魂。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這句經典被認為是中華傳統文化觀的源頭。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文化源於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這與“人文化成”的中國思想內在相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最終融匯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反腐倡廉、激濁揚清。“第二個結合”通過把加強黨的建設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齊治平、賢能治國”的政治智慧相結合,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們黨的生命線。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公生明,廉生威”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些典故,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命運與共、協和萬邦。“第二個結合”通過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相結合,賦予人類文明新形態以思想的貫通,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普遍交往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所引用的典故,不僅包含了中華傳統文化中“仁”“和”的優秀基因,也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廣闊胸懷,這些既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的精神支柱,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文化淵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接續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外交智慧傳承,深刻闡明文明的“多彩、平等、包容”特質,尊重、包容不同文明的存在,堅持互利合作,納百家優長,集八方精義,為繪就人類文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畫卷凝聚了新共識。

二、綜合運用多種載體與方法,有效推動 “第二個結合”落地入腦

——通過開展考察、體驗式學習教育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活”起來、用起來。從四川三蘇祠到河南殷墟遺址,從山東孔府、孔子研究院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從甘肅嘉峪關關城到福建朱熹園,從山西雲岡石窟到廣東潮州古城……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遍布全國各地。可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圍繞主題、靈活安排,利用黨團日、主題教育日,結合工作調研、休假旅游,帶著深厚的歷史感,考察文化遺產,探尋文明根脈與密碼,領略中華大地“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氣象。比如,當我們走進“三蘇祠”,感嘆著“一門三杰”的曠世才情,追尋著“學承東坡、道臻至善”的理想,體悟著 “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千古名句,折服於“孝慈仁愛、厚人薄己”的淳厚家風……必將喚起我們深深積澱在民族記憶中的文化認同、文明自豪、文化自信。

——通過開展深度體驗、研學活動,真切體悟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觸摸到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字,是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也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當我們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進行深度體悟、研學時,依托數千件文物精華,可以直觀地看到漢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能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領略中華文明的景觀式文字大典,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來溝通思想,真切體悟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文化基因和中華兒女血脈相通的精神紐帶。

——通過辦好圖書館、主題沙龍、名家講座等,引導和激勵大家在研讀中華傳統經典中深切體悟,文化自信具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治國理政更具堅實可依的承載基因。更好地發揮黨校圖書館的作用,通過舉辦“行遠讀書薈”、名家領讀經典、主題沙龍等,促進書香校園建設,形成研讀中華傳統經典的濃厚氛圍,並採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力爭有更好的呈現、更多的亮點、更大的影響。欲知大道,必先讀史。欲求真理,必讀經典。讀經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三、圍繞 “第二個結合“開展學習教育的案例及思考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過程中,結合黨校教學計劃及學員的學習需求,初步形成了一些案例,如:《關於深入學習理解“第二個結合”的研究式助學方案》《“學“習”用典——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運用情境體驗式教學 助力學員深入學習理解 “兩個結合” ——主題黨日活動》《“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晨讀”》,以及推動黨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研發《道德經》課程等,為圍繞 “第二個結合”開展學習教育作了有益的嘗試。

圍繞“‘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論斷開展學習教育,是我們黨校人新的重大課題,應當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從調研學員的學習需求來看,如何幫助大家能夠真正讀懂經典,正確認識和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從教學組織和科研隊伍來看,相比較中央黨校及省區市黨校,中央金融機構黨校在文化歷史方面的教學、研究與決策咨詢方面,骨干隊伍及其能力較為薄弱,有很大的改進與提升空間﹔從推進文化建設的思路來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執筆人:劉麗麗)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