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新質生產力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與發展

——以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為例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4春季學期第2期科級青年干部培訓班

2024年07月11日14:59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當今生產力發展熱門話題。新質生產力是什麼,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在進行廣泛討論。傳統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應用新質生產力謀求自身發展是新時代必要討論的課題。本篇文章以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為例,充分探討新質生產力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與發展,提出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傳統產業 洋山四期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新質生產力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引起熱烈討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國傳統產業量大面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長足進展、“科技含量”不斷增加,但“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亟需新質生產力賦能以重塑競爭新優勢。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引擎,我們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顯著提升服務能級、運營效率與可持續性,更好地發揮了全球貿易節點作用,成為研究新質生產力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

一、新質生產力的概念與傳統產業發展方向

(一)新質生產力的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二)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是指要通過新要素、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優勢領域鍛長板、強鏈延鏈補鏈,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傳統產業並不是落后產業,經過改造提升可能成為新興產業。智能化是指要加快大數據、雲計算、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傳統產業生產線、供應鏈、物流等領域,通過讀取傳感器數據、控制設備運行、監測狀況、預測故障、自動調整系統,從而推動傳統產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演進”,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化是指以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和綠色低碳發展為目標,推動傳統產業全面綠色轉型,擺脫傳統的依賴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增長方式,深入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完善綠色生產和服務體系,加快轉變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二、新質生產力在洋山四期的應用

洋山深水港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是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至 2013 年吞吐量達1436.5萬TEU,佔上海港的比重達43%,有力推動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為應對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趨勢,上海港亟需建設深水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以下簡稱洋山四期)應運而生。為充分利用深水岸線資源,洋山四期在設計之初就對標國際最高水平,著力建設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打造高效、智能、綠色、安全的現代化港口。洋山四期的建成投運是地方經濟發展與全球貿易運輸需求的有機結合,標志著中國港口行業在新技術應用、裝備制造、集成創新以及運營模式上實現了裡程碑式的跨越升級與重大變革,是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之一。

(一)制度創新促進港口服務高端化轉型

洋山深水港位於上海臨港新片區范圍內,配套有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戰略發展腹地。臨港新片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作為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自由貿易園區的重要載體,實施了便利的海關監管、優惠的稅收政策、自由的貿易制度。保稅區內集聚保稅維修檢測、保稅加工制造、保稅研發設計、保稅展示交易及跨境電商等各類新業態,落地國內首個航空發動機快修項目、首個二手汽車保稅維修項目、首個二手電腦保稅維修項目,建成全球首台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保稅研發項目,成為洋山深水港業務縱深發展的戰略支撐腹地。2023年,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全年實現進出口額2621.02億元,同比增長25.4%,為洋山深水港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在運輸自由方面,臨港新片區也推出多項突破性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港口產業升級,提高全球競爭力。一是完善“中國洋山港”籍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推動船舶批量登記注冊,累計登記注冊50艘國際船舶,數量居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一。二是上市交易全國首個航運指數期貨。三是落地全國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船到船”加注業務,洋山港已具備泊位、錨地、冷艙等多場景加注能力,2023年完成LNG加注量26.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98.5%。四是完成首次綠色甲醇燃料加注船補給測試。五是率先開展外資班輪公司非五星旗國際航行船舶沿海捎帶業務,2023年完成捎帶箱量12.8萬標准箱,同比增長36倍。2023年,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500萬標准箱,助力上海港連續十四年蟬聯全球第一。制度創新對洋山深水港提高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級具有重要意義。

(二)技術創新促進港口產業智能化轉型

洋山四期採用自主研發的智能生產管控系統(ITOS)全過程管控裝卸設備的自動化運作,提高了碼頭的運營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同時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還提升了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了24小時全天候、高效、綠色、安全的服務。ITOS系統整合來自不同來源和設備的數據,實時決策與執行。能夠根據當前的作業需求和資源情況,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自動化地調度裝卸設備,確保作業流程的順暢,監控作業過程,實時調整以應對任何突發情況,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優化作業流程和提高設備性能。這些特性使得碼頭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的作業需求,快速調整作業計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

在建設初期,洋山四期團隊多次奔赴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取經”,但是未能取得有效信息。ITOS系統是在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全部由洋山四期團隊自主研發。團隊秉承自主創新精神,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並持續優化創新。得益於自主研發,從開港之初,系統始終處於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大大降低了國外系統的採購、改造、優化、維護成本。例如:利用三維特征人工智能感知和吊具高精度自動扭擺控制解決船舶搖晃和吊具搖晃難題,實現了對集裝箱位置的實時感知和吊具狀態的精確控制,提升了約20%的碼頭運營效率﹔根據軌道吊起始位置和目的位置方向判斷海側軌道吊與陸側軌道吊是否可以同步作業,減少設備等待時間,使堆場的能力提升20%—30%。

2020年,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在ITOS等管理系統基礎上,洋山四期2020年引入了數字孿生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3D技術,在虛擬空間中模擬真實碼頭的作業情況,在不影響實際作業的情況下,實現對ITOS系統的測試和優化。

自2017年開港試生產以來,洋山四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應用,採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港區效率提升。碼頭裝卸作業採用“遠程操控雙小車集裝箱橋吊(簡稱‘橋吊’)+自動導引車(簡稱‘AGV’)+自動操控軌道式龍門起重機(簡稱‘軌道吊’)”的生產方案。以裝船作業流程為例,集卡司機通過平台預約進港,碼頭道口自動核對,到達指定位置后,由陸側軌道吊完成自動卸車進場,海側軌道吊負責裝載至AGV小車,運輸至指定位置后,由橋吊門架小車自動轉至中轉平台后由橋吊主小車完成裝船。2021年,洋山四期首次將F5G技術應用於港口超遠程控制作業場景,實現了橋吊遠程操作,改善了作業人員工作環境,降低了通勤成本。目前,碼頭前沿橋吊區域已完全無人化,除了船舶一側橋吊作業由操作人員遠程操作外,已實現全自動化。洋山四期港口裝卸效率較傳統碼頭提高了近30%,並且人力成本節約了近70%。碼頭自動化不僅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還降低了人為因素對穩定性與安全性的影響。洋山四期自動化設備中雙箱自動化軌道吊是首次投入全球市場,首創AGV小車的自動換電技術。此外,洋山四期通過“5G+L4”技術,落地智能駕駛重卡集裝箱轉運業務場景,實現智能駕駛集裝箱轉運,提升了轉運效率。

(三)系統性規劃設計促進港口管理綠色化轉型

洋山四期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與自動化設備、智能化系統結合,優化場地布局,從而大幅提高土地與深水岸線資源的利用率,縮短運輸距離,提高碼頭的作業效率和靈活性,從根本上實現了節能降耗。得益於全自動化碼頭方案,堆場作業線與碼頭垂直布置並採用高密度堆垛方式,實現了集裝箱在港內運輸距離的最短化,使得堆場通過能力高於傳統碼頭。基於ITOS系統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瞬時交互高速計算,實時決策與執行,洋山四期在全球港口行業中首次採用了多種軌道吊的柔性混合布局技術,這種布局包括無懸臂軌道吊、單側懸臂軌道吊和雙側懸臂軌道吊。創新的布局使得洋山四期能夠更加高效地處理不同類型和尺寸的集裝箱。

2022年,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獲評國內首座集裝箱碼頭“五星級綠色港口”。洋山四期以智能生產管控及自動化操作的手段,整體提高作業效率,從源頭降低能耗﹔採用全電力驅動的裝卸設備和AGV小車,並建設船舶岸基供電設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建設高標准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此外,採用智能化控制節能新光源、分布式光伏發電、全程無紙化操作、水網系統遠程度數流量計、辦公建筑區域電能監控系統、太陽能輔助供熱等技術,使洋山四期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打造生態友好、安全高效、節能低碳的世界一流綠色港口。

三、洋山四期的案例分析與建議

洋山四期自2017年開港以來,首年(2018年)吞吐量達到201萬TEU,2021年570萬TEU,2022年635萬TEU,2023年680萬TEU,吞吐量逐年提高,港口作業效率不斷提升,實現了碼頭作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革命性轉變。洋山四期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制度創新保障、技術創新應用和系統性規劃設計,展現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特征,正是新質生產力促進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表現。該案例為傳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根據案例情況,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要加大政策創新力度,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制度創新要以擴大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融入全球市場為導向,吸引全球資源,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制度創新要以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措施促進產業集聚,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價值。制度創新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促進形成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二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傳統產業在面對復雜環境時,需要具備靈活應對的能力,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通過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從而增強產業的可持續競爭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基石。技術的創新離不開開發團隊的付出,團隊攻堅克難、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進步,是一切創新發展的基礎。傳統產業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和技能升級,以適應新的技術環境和崗位需求。三是系統性節能降碳。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國家戰略目標,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服務國家戰略。綠色化發展對傳統產業取得國際認同,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產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要前瞻性、系統性地優化空間布局、應用創新技術、降低生產能耗、使用清潔能源、資源回收利用,減少污染排放。

(課題組成員:孫天宇 黃衛 付文龍 孫玉偉 周峰)

(責編:黃宇琪、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