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對標“五個重要” 助力企業“走出去”

——關於上海市臨港新片區跨境金融和跨境數據情況的調研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4年春季學期第二期處級青干班

2024年07月18日15:24

摘要:依托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和功能培育,越來越多臨港企業將發展目光投向海外,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國際競爭合作,片區成為國內領先的企業“走出去”集聚區。受全球政經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境外項目面臨跨境融資難、跨境數據流通壁壘等突出問題,亟需在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上獲得有針對性的支持。本調研聚焦臨港新片區企業對跨境融資和跨境數據的具體需求,採用面對面座談、現場調研等形式,全面了解臨港新片區對跨境金融和數據管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通過進一步深入考察區內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融資困難,以及企業跨境數據管理面臨的挑戰,調研小組從政策、規則、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致力於探索破解制約企業“走出去”的相關難題。

關鍵詞:企業“走出去” 跨境金融 跨境數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排頭兵”,上海市臨港新片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重要”的精神指示,積極探索推動區內企業“走出去”的跨境金融路徑,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探索跨境數據流動機制和管理辦法,將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打造成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產業集聚發展的“增長極”和擴大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一、臨港新片區基本背景

作為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制度創新的重要載體,臨港新片區承擔著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歷史使命。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來,臨港新片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對外開放作為頭號任務,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實施更大力度的壓力測試,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對外開放事業中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

依托新片區制度創新和功能培育,越來越多臨港企業將發展目光投向海外,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國際競爭合作。片區成為國內領先的企業“走出去”集聚區,僅2022年就新增對外投資、並購、技術輸出等海外項目30多個,涉及金額超10億美元。“走出去”企業遍布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受全球政經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境外項目面臨融資難、管理難等突出問題,亟需在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上獲得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指導。在黨中央的政策引領下,臨港新片區聚焦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優勢,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加快探索跨境數據管理新模式,在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二、臨港新片區企業跨境金融與數據跨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隨著臨港新片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投資並購和國際產能合作,企業對跨境金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痛點與挑戰。同時,我國主要的數據出境制度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問題。

(一)單一的投融資渠道難以滿足旺盛的跨境金融需求

近年來,隨著臨港新片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新設、並購、參股等多種方式開展境外投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受全球融資環境趨緊、美元加息等因素影響,臨港新片區企業在境外投資項目中普遍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據了解,不少企業反映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為主,境外直接融資比例偏低。企業通過海外並購基金、海外上市、海外債券發行等市場化方式獲取中長期外幣資金的規模和力度有限。一些中小企業和科創型企業由於尚未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在境外融資時面臨資信評級不高、抵押擔保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二)跨境資金管理效率落后於日益提升的跨境資金需求

隨著臨港新片區企業加快全球化布局,企業內部各海外主體之間的跨境資金調配需求日益增加,全球資金管理面臨較大挑戰。一方面,由於受制於我國和東道國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監管要求,跨境資金流動不夠順暢,部分企業反映在日常經營中存在資金調撥受限、結匯周期長等問題,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全球資金池管理體系,難以實現境內外資金的統籌調度和余缺調劑,存在資金沉澱和閑置的問題。此外,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也對臨港新片區企業跨境投資和資金管理帶來不確定性。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波動態勢,給企業在匯兌、結算、財務核算等方面帶來較大風險。部分企業反映金融機構提供的匯率避險工具品種不夠豐富,個性化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還比較缺乏。

(三)跨境金融服務供給與科技企業的發展特性不匹配

臨港新片區聚集了大量高成長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處於快速發展期,對外投資需求旺盛,但普遍存在輕資產、缺乏信用記錄等特點,在“走出去”過程中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呈現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特點。而從金融機構來看,目前針對性的“走出去”金融服務還不夠精准到位。一些銀行對於企業海外投資的業務特點、風險特征了解不夠,專門針對跨境並購、海外園區開發等項目的金融產品還比較匱乏,全流程、一攬子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供給不足。同時,金融機構自身的跨境服務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相較國際領先銀行,國內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服務網絡布局、專業人才儲備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銀行缺乏熟悉國別風險、行業發展、項目運作的專業型人才,在開展跨境投資銀行、海外資產管理、全球現金管理等高端業務時還不夠成熟,專業化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四)跨境數據管理制度難以有效落地到操作層面

我國目前對涉及重要數據、達到規定量級的個人信息的數據出境活動有著清晰的管理要求,但對於何為重要數據,並無明確具體的數據范圍,企業難以自行識別。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層面陸續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地方、自貿區探索“一般數據清單”“負面清單”“重要數據目錄”等,形成明確的指導。但目前大多數行業依然缺乏精准化、可操作的重要數據分級管理辦法,自貿區探索的負面清單若精確到字段則難以窮盡,無法覆蓋數據跨境的全部風險。

(五)跨境數據管理面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的挑戰

作為數字經濟大國,如何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制度體系建設,以更好順應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趨勢、更好適應我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安全需要,成為信息時代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答題。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基於不同的發展需求和價值取向,對跨境數據流動採取一定的限制措施。美國作為數字經濟和貿易強國,基於其自身經濟、技術優勢,能夠從全球數據流動中廣泛獲益並鞏固壟斷地位﹔同時,嚴格管控數字經濟上下游核心技術的出口、外國企業並購本國互聯網企業等行為,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相關企業“走出去”構成制約。

三、對策建議

新時代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走向世界舞台,參與國際經濟治理,在更高水平、更多領域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臨港新片區作為我國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面大有可為,可重點圍繞優化跨境投融資服務、創新跨境金融產品、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管理創新等方面精准發力,科學有效保障跨境數據安全,打造國際一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服務高地。

(一)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跨境投融資服務平台

支持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和監管轉型,加快建設多層次、廣覆蓋的全球跨境投融資服務平台,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融資渠道。鼓勵在新片區內設立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並購基金等,引導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支持企業境外投資項目。支持區內銀行、保險、証券、基金等金融機構整合資源,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融資顧問、交易撮合、投后管理等專業服務。支持企業利用熊貓債、全球存托憑証等在境外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上市融資。鼓勵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合作,為“走出去”企業提供組合式融資方案和配套增信服務。支持保險機構開發針對性強的海外投資保險產品,提高企業境外融資的信用等級,降低融資成本。

(二)優化跨境投資和經營的金融服務

支持臨港新片區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率先開展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試點。進一步完善自由貿易賬戶功能,賦予更大的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項下資金匯兌與收付自由。穩步擴大金融機構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允許區內企業境內外資金雙向歸集,提高跨境資金調撥和使用效率。支持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全口徑、多幣種的全球現金管理服務,實現對集團境內外賬戶、資金頭寸的統一管控。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企業加強合作,針對性開發匯率利率避險、套期保值等衍生品業務,幫助企業更好管理匯率風險。積極爭取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試點,為臨港新片區企業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創造有利條件。

(三)提升專業化、國際化的金融服務能力

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專業服務機構合作,共同為臨港新片區企業“走出去”提供量身定制、全流程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支持銀行、保險、基金等機構設立專門服務於跨國投資的專業化團隊,建立健全全球金融服務網絡,匹配企業“走出去”的業務布局。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精通金融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提升服務企業跨國經營的能力。推動金融機構與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戰略合作,聚焦科創企業對外投資的特定需求,研發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結合等創新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科技手段運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提高跨境投資項目風險監測和預警能力,實現差異化的精准服務。

(四)統籌發展與安全,進一步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管理創新

積極探索數據跨境正面操作指引,聚焦各行業領域以場景為切入口開展跨境數據分級工作。通過明確特定場景的數據類別和數據字段,為企業合規開展跨境數據傳輸提供指引,降低企業制度性合規成本,打通企業在跨境數據流動實踐過程中存在的痛點和堵點。強化數據合規產業培育。通過場景探索,不斷迭代升級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管理體系,為爭取將國家、上海市相關監管試點落地臨港新片區開展壓力測試做好准備。推動形成數據跨境服務集聚地,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競爭力。完善合法、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和頂尖人才,提升上海自貿區乃至中國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全球競爭力。

(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貿易規則制定,推動跨境數據流動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針對數字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更新條款或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充分表達我國對於跨境數據流動和數據主權的訴求。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數據流動協議與標准制定。繼續推進中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工作,構建互信互通的跨境數據流動、共享和監管體系。加快完善治理規則。推動具有制度創新優勢的上海臨港“數據特區”建設,設立跨境數據流動安全評估試點,探索數據融通等區域協同監管模式,完善跨境數據流動治理規則。加快推進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建設,形成國際數據產業集聚效應,幫助企業更加便捷、高效地利用數據價值,打造全球數據流通匯聚與價值轉換的高地。

(調研組成員:肖立晟、馬婧、趙怡芳、李宏偉、李一飛、王磊、高巍、遲鳳玲)

(責編:黃宇琪、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