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階段,改革站在了新的歷史關口,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新征程上,貫徹好“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當代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過去45年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中國之所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就是因為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改革開放。歷史和實踐都已經表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持續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繼續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准管黨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不僅喊出了為人民服務、人民至上等口號,而且將此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長期堅持。因為掌握科學理論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時代我們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場就是為人民謀幸福,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72次會議,審議通過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文件有100多個。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守正創新。我們所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守正”,就是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全面深化改革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正是因為,我們始終注意保持改革定力,改革才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我們敢於創新,力求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堅定不移抓。比如,河長制、湖長制的實行,不僅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還讓越來越多的人喝上了干淨水。比如,從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始,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后再推廣,目前已設立20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為確保我國的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提供有力支撐。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在守正的同時,敢為天下先,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的統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銳意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創新。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古人說:“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當然,在堅定制度自信的同時,也要完善好、發展好這套制度。進入新時代,我們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召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10多年來,我們圍繞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為主軸,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堅持破立並舉、先立后破,不斷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障。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衰。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進入新時代,我們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召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問題。經過艱苦努力,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努力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協調,一方面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及時予以修改和廢止。
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隻有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順利推進改革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正因為我們靈活運用正確的改革方法,才能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勢如破竹、一路前行。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關系,不斷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好推動進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
上述六大原則,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力量、價值取向、主軸主線、科學方法等,邏輯嚴密、科學系統,是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經驗的升華提煉,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的新的豐富和發展,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的原則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不僅要准確理解六大原則的豐富內涵,還要把它貫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確保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