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存在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基層黨組織如何發揮作用帶領農民群眾致富,解決農村金融供需矛盾,是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面臨的普遍問題。2016年起,河北省饒陽縣探索開展了“黨建+信用+金融+村級金融官”金融助農模式的有益實踐,不僅打通了農村金融“最后一公裡”實現助農惠農,而且撬動了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新發展。調研組綜合運用訪談、入戶、田間考察、文獻分析等方式,考察饒陽縣以黨建促金融支農增收並推進黨支部建設發展的具體實踐,分析制約其發展的潛在問題,提出進一步建強基層黨支部、強化三農金融中心職能、提升村級金融官專業能力、健全金融惠農產品體系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 基層黨組織 農村黨建 村級金融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當前,在廣大鄉村,尤其是鄉村產業薄弱的地區,金融資源仍較匱乏,金融生態環境脆弱,金融服務難以有效抵達農戶,為鄉村注入源泉活水。鄉、村黨組織如何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扛起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責任,解決金融機構和農戶之間供需矛盾,使雙方實現科學有效合理對接,為農業發展解難題,為鄉村振興作貢獻,成為擺在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面前的現實考驗。
近年來,河北省饒陽縣探索開展了“黨建+信用+金融+村級金融官”金融支農模式的有益實踐:一方面,以黨建強信用,打通了農村金融“最后一公裡”,為農村金融助農惠農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由金融賦能基層黨建,撬動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這一模式是否真正解決了農民需求,促進農民增收,使農民真正受益?有些什麼成功經驗,是否可以復制推廣?該模式是否還存在潛在問題,下一步如何更好發展?帶著以上問題,經綜合運用座談訪談、田間實地走訪、入戶調查、文獻資料分析等方式,在深入考察饒陽縣以黨建促金融實現農民增收的具體實踐的基礎上,提煉總結當地形成的良好經驗,分析研究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對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推動基層黨建發展進行了思考。
一、制約饒陽縣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潛在問題
盡管饒陽縣在農村金融服務發展並推動黨組織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面對全縣近30萬人口,在進一步發揮黨組織作用實現金融惠農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
(一)縣級三農金融中心職能弱化,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饒陽縣金融辦撤銷后,三農金融中心處於無主管部門的狀況,三農金融中心的運行、監管、決策以及與其他機構的協調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在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能力和水平上停滯不前。在調研訪談中,饒陽縣分管副縣長表示:“三農金融中心已經越傾向於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的一個管理職能。”具體來說,一是缺乏監管約束。三農金融中心員工的績效與薪酬並未形成有效的挂鉤機制,相關人員對工作的熱情和動力存在不足,甚至不需要對年度工作進行總結,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難以得到提升。二是進取精神不足。在積極開拓農村金融新業務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如對“村級金融官”模式無法覆蓋的貸款需求(超過100萬元),三農中心可結合貸款和融資擔保業務較好地滿足相關需求,但其未能積極主動對接有需求的企業,存在等客上門的心態,在保業務不到10筆且均為存量業務。又如在農業保險方面,當前開展的保險業務最多僅能覆蓋投保損失的25%,農戶在遭受災害后難以快速恢復生產,進而可能造成返貧。三是部門間協調困難。在為政府提供金融管理方面的數據支撐時,三農中心難以及時協調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按照統一的標准和口徑提供相關數據。
(二)村級金融官的服務覆蓋面仍較為單一
村級金融官當前均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但197名黨支部書記在年齡、業務素質、專業背景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也存在貸款推薦能力和動力良莠不齊的問題。金融知識的培訓和普及對村級金融官的效能有所差別,以至於各村之間金融服務能力尚有差異。特別是,在金融風險防范、金融反詐、金融體系健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
(三)農村金融服務同質化問題較為嚴重
針對農村金融服務本身,還存在一些較為尖銳的問題。一是融資模式差別不大,產品結構單一。通過調研了解到,當地對於農戶的融資需求,幾乎全部為銀行的信貸產品,沒有其他融資渠道,且銀行間的產品體系、報價方式基本無特別差異,金額全部為100萬元以下,這不利於農戶在解決融資需求時的多樣性選擇﹔同時,銀行間對於客戶的選擇偏好趨近,存在不符合銀行風險偏好的農戶貸不到款的問題,以及大額融資需求無法解決的問題。二是貸款服務集中度高,存在系統性風險可能。饒陽的地方經濟以農業為主,且因為氣候條件及經濟效益,葡萄產業佔比極高。調研中發現,當地政府所主導的金融服務,主要為農戶的融資性服務﹔當地銀行願意支持的,主要為農業設施投資。因此如若葡萄產業受自然災害或者消費市場風險影響,可能引發當地銀行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各金融機構聯動風控機制未健全,銀行間、銀行和村鎮間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及時性有待加強,存在對於單一農戶多頭貸款,增加風險的可能。三是金融服務不夠系統,缺乏引導發展實業的作用。調研中也發現,目前的信貸供給端主要針對農戶的種植養殖需求,對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生產生活消費性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相對較少甚至空白。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但是目前的農業保險針對的賠付范圍僅針對農業設施且賠付率也僅25%,無法解決受災農戶的主要需求。
二、實現饒陽農村金融服務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三農”工作,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精神,對於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讓億萬農民過上幸福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按照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指引,在對饒陽“黨建+信用+金融+村級金融官”模式形成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解剖分析的基礎上,調研組審慎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建強基層組織,讓黨建與業務“融”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弱的村要靠好的黨支部帶領打開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黨支部帶領再上一層樓。
農村黨支部的地位問題,是農村基層黨建的根本問題,農村黨支部是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這是農村黨支部不容動搖的地位。要真正長期持續做好促進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職責,還需充分建強鄉、村黨基層組織本身。一是不斷配強人才干部,選用能人要人,建設有能力、有素質、有擔當的基層干部隊伍﹔二是繼續扛起“黨建+”聯系農村金融、產業、農戶的大旗,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體察金融機構和農戶之間仍然存在的供需問題,使雙方實現科學有效合理對接,持續發力做好金融支農﹔三是繼續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問題導向,以帶動群眾致富為第一出發點,關注群眾金融需求是否真正滿足,還有哪些需求需要協助推進,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為農業發展解難題,為鄉村振興作貢獻,團結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美好生活。
(二)強化機構治理,讓三農金融中心“活”起來
強化三農金融中心的機構治理,使其更加“活”起來。不斷提升三農金融中心的服務能力、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建立有效監管機制。盡快確定三農金融中心的上級主管部門,確保三農金融中心受到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健全完善相應制度體系。特別是建立績效與薪酬挂鉤的激勵機制,提高人員工作積極性,激發提升專業水平的內生動力。二是加強進取精神培育。鼓勵三農金融中心積極開拓農村金融新業務,針對“村級金融官”模式無法覆蓋的貸款需求,主動對接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農戶的多樣化需求。加強與農業保險機構的合作,共同探索提高農業保險賠付比例和覆蓋范圍的方式,降低農戶在遭受災害后的損失風險,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三是指導部門間協調合作。建立三農中心、銀行、保險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在金融服務“三農”中的職責和任務。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確保數據按照統一的標准和口徑提供,為服務當地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強化教育培訓,讓村級金融官“專”起來
村級金融官是散布在各村的重要金融橋梁,培養村級金融官過硬的能力素質,能夠最直接地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一是明確教育培訓目標,包括提升村級金融官的金融專業知識、服務技能以及風險防控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滿足農戶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二是設計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針對村級金融官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這包括但不限於:金融基礎知識,包括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幫助村級金融官建立扎實的金融理論基礎﹔農村金融服務實務,介紹農村金融服務的特點、操作流程和技巧,以及如何處理常見的金融問題,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風險防控與合規意識,強調風險識別和防控的重要性,培訓村級金融官如何合規操作,防范金融風險﹔溝通與協調能力,提升村級金融官與農戶、其他金融機構的溝通能力,以及協調處理金融服務中各種問題的能力。三是採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充分調動當地9家銀行資源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培訓。線上培訓可以利用網絡平台,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和互動學習機會﹔線下培訓則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方式,讓村級金融官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識。
同時,還可以探索放開村級金融官的崗位限制,請村支書以外的具有一定金融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村雙委成員擔任﹔考慮為村級金融官印制《應知應會手冊》的工具來提高服務效能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讓村級金融官更加專業化、高效化,為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四)健全服務體系,讓金融惠農“全”起來
通過健全金融服務體系,讓金融在農村更加成為源頭活水,為鄉村經濟注入不竭資源。一是豐富融資產品,拓寬服務模式。進一步發揮地方融資擔保公司作用,對於超過銀行授信模型的貸款部分,可採用融資擔保模式予以解決,實現農戶大額資金有渠道融資。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對於設施農業類的貸款,由於農業設施使用年限較長,適用於融資租賃金融產品,可以滿足部分農戶融資比例較高以及還款年限較長的需求。進一步拓寬信貸服務群體,將更多涉農企業、合作社、規模農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服務范圍,針對不同類型客戶群體,設置不同類型專屬產品,提高信貸支農的普惠度、貼合度和精准度。二是建立多方聯動及風險共擔機制,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形成凝聚各級黨組織、職能部門和銀行機構的聯動機制,加強協調聯動,在確保隱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農戶信貸信息交互機制、 農戶動態監管機制,有效進行多頭貸款等的風險把控。目前,農行饒陽支行表示可以將e推客惠農平台開放給其他金融機構,饒陽縣應積極推進銀行間合作,讓農戶隻需一個端口享受便捷化服務,隻需填報一次信息資料可在多家銀行進行貸款申請,提高貸款的高效和便捷性。建立經營風險共擔體系,結合設施農業經營風險以及轄內產業鏈聚集的特點,形成農戶、保險公司、銀行、農業設施生產銷售方等相關利益方風險共擔的機制,避免發生災害后由農戶承擔主要損失的可能。三是加強政策引導,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當前饒陽葡萄種植產業非常集中,但是相關加工產業非常缺乏,因此葡萄產業經濟效益有限、地方產業經濟不發達。建議當地政府採用財政貼息、降低擔保費率等方式,制定一些差別化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重點領域的產業發展。對於關系農戶切身利益以及區域整體性風險的農業保險問題,政府要加強與保險公司溝通,在產品和服務模式上進行合作創新,通過全方位數據的整合、測算、模擬、推演,在產品定價、賠付范圍、賠付率等方面,實現保險公司、農戶共贏的保險金融服務。
(調研組成員:季林雲、栗曉利、陳雲、陳旭、戰濤、黃麟)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