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准確把握“七個聚焦”分領域改革目標系列談

葉子鵬

2024年08月27日15:32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命題,明確提出“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新征程上,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

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保証。必須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這一機制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的制度機制,必須長期堅持、不斷發展完善。在這一機制下,各級黨委(黨組)負責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謀劃推進本地區本部門改革,鼓勵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必須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隻有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在改革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就要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必須圍繞解決突出矛盾設置改革議題。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然發生轉變。黨領導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社會主要矛盾優化重點改革方案生成機制,在實踐中孕育、檢驗、踐行改革方案。必須完善改革激勵和輿論引導機制。解放思想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不斷凝聚改革發展的人民力量,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國家事務和各項事業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這種領導必須通過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機制來實現。實踐表明,制度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的建設制度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充分發揮,黨的執政效能才會進一步提高,實現黨的執政目標、完成黨的執政使命也才有可靠保証。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就是要構建有利於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黨內制度環境,就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查漏補缺、提質增效文章,面向實踐需要,及時將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制度,著力提高制度執行力。進一步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要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長效機制,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時因勢在不同歷史時期有所調整、變化。在新征程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問題,以正確政績觀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業。要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這是針對黨的建設新領域、新陣地、新課題提出的時代要求,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社會治理、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管理、作用發揮機制。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提高黨員素質的根本措施。要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全面提高黨員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

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是管黨治黨全面系統布局、協同高效推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就是要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教育體系,健全精准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健全科學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以及健全主體明確、要求清晰的責任體系,以系統思維、科學方法推進管黨治黨內容全涵蓋、對象全覆蓋、責任全鏈條、制度全貫通。要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精准化、常態化機制。政治監督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黨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有力舉措。在實踐中必須充分認識政治監督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解決好“監督泛化”和“怎麼監督”等問題,把政治監督的要求轉化為具體行動,把政治監督任務精准到點、責任落實到人。要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把三者有效貫通起來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把不敢腐的震懾力、不能腐的約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結合起來,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施治,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對症下藥、精准施治、多措並舉,讓反復發作的老問題逐漸減少,讓新出現的問題難以蔓延。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社會主義屬性的監督體系,作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體系,各類監督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監督貫通難題,推動監督主體之間有機銜接、高效協同,才能切實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體系整體效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教師﹞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