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堅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韋韜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09月19日09:18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出發,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往無前的歷史主動、一脈相承的思想定力、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一抓到底的堅強決心。全會精神內涵豐富、系統完備,要把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自覺用以指導改革實踐、破解發展難題,切實把真理力量轉化為實踐偉力。

從歷史觀和世界觀的角度深刻領會把握“為什麼改”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增加以及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進程的了解,黨對世界大勢的發展也有了更加科學的分析判斷,實行了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極大激發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活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尤其是成功走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與實踐已充分表明,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黨的二十大確立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歷史啟示我們,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會以“六個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四個迫切需要”深刻闡明了黨中央作出這一重大決定的深刻考量,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戰略高度,既有歷史深度又有世界廣度,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遵循歷史發展規律,洞察歷史大勢,勇擔歷史責任,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新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把握時代大勢,抓住歷史機遇,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

從發展觀和矛盾觀的角度深刻領會把握“往哪裡改”的問題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之所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就是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這些問題都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反映,是發展中的問題。隻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全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以“七個聚焦”從總體上囊括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辯証唯物主義,把握矛盾規律、運用發展規律,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中以重點方面的突破帶動事物整體發展的非凡謀略與高超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親臨山西、兩次深入太原考察調研,殷殷囑托要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我們牢記囑托,堅持問題導向,把握時空背景,緊扣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加快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著力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地、國家能源技術革命策源地、國內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現代服務業集聚地、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這一關鍵一招和重要法寶,對標對表黨中央改革部署,找准結合點和突破口,以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統領,深入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融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不斷提升全國影響力和全省首位度。

從人民觀和價值觀的角度深刻領會把握“為誰改”的問題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的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背后,“人民”是邏輯起點,也是價值旨歸。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全會從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方面謀劃和推進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必將持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我們要善於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的切入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切實把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的責任清單和具體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改革措施帶領人民前進,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更要匯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將改革推向前進。我們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對重大改革問題的調研,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匯集民智、凝聚民心,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從實踐觀和系統觀的角度深刻領會把握“怎麼改”的問題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保証了改革在攻堅克難中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新勝利。全會提出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隻有運用系統思維和系統方法,才能發現和分析整體與部分、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才能從整體上綜合地、精准地考察事物,用以謀劃指導實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切實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

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抓改革的重大政治責任,增強推進改革的政治自覺,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全過程各方面,牢固樹立“對標對表、解放思想、馬上就辦、攻堅克難、久久為功”五種意識,用好“清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專班工作法、閉環工作法”四個方法,健全“考核、督查、激勵”三項機制,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實、取得成效。

[作者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

(責編:孔舸洋、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