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堅定文化自信 擔當文化使命

謝春濤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10月10日09:43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對自身文化保持堅定信心和強烈認同。回望歷史,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歷經千年風雨、萬般淘洗,滋養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並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文明也蒙塵受辱。生死存亡關頭,中國共產黨人毅然肩負起民族復興、文明重振的歷史使命,在帶領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的奮斗歷程中,不斷賦予古老的中華文化以希望、以生機,積極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推動中華文明從落魄蒙塵到重煥榮光,重塑了我們的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凝練文化發展規律,引領文化傳承創新,進一步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為民族自信注入了文化的靈魂和根基。億萬人民因自信而自立,由自立而自強,持續迸發文明創新創造的活力。

這樣高度的自信當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建立在充分理由、充足底氣之上的。

這樣的自信植根於深厚文化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質,寄寓著先賢理想,激勵著后人志向,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層而持久的驅動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這樣的自信內生於厚重紅色基因。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戰斗力、感染力的紅色經典。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以赤子之心守初心、以奮斗之志赴使命。

這樣的自信鐫刻於壯闊實踐征程。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形成凝聚和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既是物質更加富足的過程,也是文化更加發達的過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潮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堅持守正創新,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打造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重大論斷,將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貫通融合起來,孕育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以強大的真理力量、非凡的實踐偉力,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氣象一新、格局一新。

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推進網絡文明建設,以文鑄魂凝聚價值共識﹔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文弘業實現文化進步﹔再到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文化人培養時代新人。今天的中國,處處可以感受文化的濃郁氣息和盎然生機,《長安三萬裡》《長津湖》等影片深受觀眾喜愛,《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一系列國家文化殿堂相繼落成……最近,《黑神話:悟空》在全球持續火爆,不少國外玩家為了搞懂這款依托中國神話背景打造的游戲,開始研讀《西游記》,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日益強大的吸引力。當文化領域不斷開掘新義、創造新品,從容大方地展現中華歷史之美、人文之美、時代之美,中國人民的自信自強便從心底油然而生,實現了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更加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多姿多彩是人類文明的本色。對自身文化越自信的民族,就越能夠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全人類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這是理念,更是行動。新時代的中國正以宏闊的文化氣度、廣博的開放胸襟熔鑄古今、匯通中西。一方面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人的精氣神,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並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中華文化正跨越時空、超越國度,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益人類現代化探索,深遠影響世界文明進程。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副院長)]

(本文系作者在2024北京文化論壇主論壇上的發言)

(責編:孔舸洋、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