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赴巴中市開展留守學生周末看護“關鍵小事”調研感悟

滕慶功

2024年10月24日15:09

“人間十月有幸事,落葉與風再相逢”。座談會上,恩陽區一所小學校長的發言以這句詩開場,將“最初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的距離迅速拉近。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十月,人們期盼著美好的事情將會發生,就像落葉與風的再次相遇一樣。

正如這次“關鍵小事”調研,把我們帶到了具有美麗自然風光與深厚文化底蘊的寶藏城市——巴中,以“留守學生周末看護問題”的小切口親身感受社情民意和基層善治,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努力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巴中是一個勞務輸出大市,外出務工人員超100萬人,留守學生問題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其中,恩陽區戶籍人口56.45萬人,常住人口33.86萬人,留守學生達1.2萬名,佔全區學生總數的28%,48%為寄宿制學生。以恩陽區留守學生周末看護現狀為樣本,我們調研小組7人利用3天時間,採用問卷調查(326份)、入戶訪談(34人)、座談交流(18人)等方法與相關職能部門和老師、學生以及監護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研究探討破解留守學生周末看護難題。

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中尋找辦法。在一次長達3個小時的座談中,恩陽區宣傳、教育、民政、婦聯等13個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依次發言,既介紹情況、指出問題,又提出中肯的意見建議。“政策在基層落地,要解決這項工作有人操心、孩子有地方去、由誰來看護的三大問題”。整合部門資源、健全留守學生周末看護的長效機制是大家談的最多的。留守學生問題不是孤立的社會問題,與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環境、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解決看護難題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協作。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承擔主導責任,因地制宜考量配套措施,以善治推動學校、社會、家庭參與共治。巴中市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健全了相關服務機制,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寒暑假開展“千師訪萬家”活動,縮短了家校之間的距離。針對特困兒童開展“大手拉小手”愛心幫扶結對活動。持續加強陣地建設,59所中小學均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心理健康輔導室等。通過座談研討,大家普遍感到,各部門要繼續統籌協作,形成社區、學校、社會、家庭齊抓共管、協同發力、精准施策的長效管理機制,構筑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防護堤。

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中傳遞溫暖。我們調研的興隆鎮寄宿制初中203名學生,50%的是留守學生。盡管留守學生從小缺乏父母陪伴,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困境中的成長經歷,也讓一些孩子變得更加堅韌擔當和自強自立。與孩子們的交流也是個被治愈的過程。“我想成為一名物理學家,為國家做出貢獻”“我想當一名老師,傳播知識,影響更多的孩子”“不受學習的苦,就要受生活的苦”……我們看到孩子們眼裡有光、神情篤定,對自己未來充滿希望,就能感覺到頑強成長的孩子已經獲得了苦難饋贈給他們的禮物。我們安排調研組中的一名物理學博士和那個想成為物理學家的孩子合了一張影,用榜樣的力量勉勵孩子隻要努力願望就會成真,希望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積極向上的種子。當面對家庭變故、沉默少言的孩子,我們與他聊天談心、分享零食,給予他更多的肯定,為他描繪未來的美好願景。調研組成員還對一名特困留守學生進行了資助。留守學生的監護人多數年紀偏大(60歲到70歲),有的同時照顧2到4個孩子,負擔很重。在溝通中,我們一方面用百姓話解疑釋惑、疏導情緒,一方面耐心傾聽他們所想所盼,綜合形成相關意見建議。在交流中,我們始終讓群眾感受到“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也獲得了群眾由衷的感謝。

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中改造自我。毛主席在《實踐論》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隻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這次關於留守學生周末看護問題的調研,讓我們感覺到一項政策的出台到真正落地,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路,基層的情況錯綜復雜,形勢的發展千變萬化,出現的問題也多種多樣,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政策,來適應新的形勢,解決新的問題,即讓認識與實踐的矛盾在發展中達到統一,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堅持實踐第一觀點,一項政策是否落地生效,要從群眾的實踐生活中獲得檢驗,從百姓的口碑中感受成效。要堅持系統觀念,留守學生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點多、線長、面廣,需要家庭、政府、學校、社會共同關注、共同發力、綜合施策,堅持常態化、全方位、閉環式的管理和服務。要堅持群眾立場,自覺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用心用情用力為百姓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作者系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2024年秋季學期處級青干班學員)

(責編:孔舸洋、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