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落到實處,必須有科學的方法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改革方案的設計必須把握客觀規律,注重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這一重要論述,為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堅持因地制宜,改革方案的設計必須把握客觀規律。改革方案是推進改革的基本依據,改革方案隻有尊重客觀實際才能產生現實生產力。我國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大,東中西區域發展不平衡,南北區域發展差異明顯,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對生產關系的調整要求也不盡相同,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門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時求真務實,把握客觀發展規律,因地因時制宜。善於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優勢長處、短板弱項出發,瞄准關鍵點、找准發力處,防止照抄照搬、依葫蘆畫瓢,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避免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時目標既高且多、舉措面面俱到,但大多是沒有針對性、破題性改革舉措的現象。更不能簡單地把常規性工作裝進改革框架裡,曲解全面深化改革的真正意圖。要創造性地將黨中央決策部署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善於做好改革方案“加減法”。“加法”就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各地各有關方面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的重大事項進一步深化拓展,把黨中央為各地區擘畫的藍圖轉變為現實。“減法”就是對改革方案的一些程序性、事務性內容刪繁就簡,多講“干貨”“鮮貨”“靚貨”,讓改革方案的設計在“加減法”中凸顯客觀底色和鮮明特色。
堅持系統觀念,注重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改革步入深水區,單一模塊化改革越來越少,迫切需要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相互補充、協同發力。改革舉措隻有加強耦合性協調性、提升彈性韌勁,才能增強改革的向心力和抓地力。注重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應在凝聚改革共識、提升區域協調水平、優化資源整合等方面著力。以提高協同性凝聚改革共識,思想統一是部署和落實改革任務的前提,要攥緊拳頭統一改革共識,心往一處想,找准改革“最大公約數”。通過改革舉措強化聯動協調、合力攻堅的力度,將“單兵突圍”轉變為“協同作戰”,隻有群策群力、合力攻堅,才能激發改革活力。以整體性提高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水平,通過改革舉措促進人口、土地、資金、技術等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提升區域發展一體化水平。以效益最大化整合資源配置,通過改革舉措把生產要素從低效率生產主體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生產主體,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改革舉措的整體協調推進,確保既能“摸著石頭過河”大膽改革,又能有跡可循行穩致遠善於改革。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關鍵在於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這是改革取向一致性的根本,也是最終指向。如果這個取向不一致,那麼我們進行的一切改革就違背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偏離了社會主義的正確軌道。在推進改革舉措落實時,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推動各項改革取向一致性的標准。一切背離人民立場的“抓落實”都是走偏、虛化的“抓落實”。力戒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防止出現相互掣肘、效應抵消。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還要善於激發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讓群眾的智慧力量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多重目標中熠熠生輝。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抓落實是推進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改革的制勝之道。根據客觀實際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使主觀符合客觀,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施工圖”“路線圖”,這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隻有抓落實才能把改革舉措的“含金量”充分挖掘出來,把改革清單變為改革成績單。堅持問題導向有助於我們深入研判、准確識別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有助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棋眼”“棋子”精准落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針對性地處理改革攻堅面臨的共性問題和隱形矛盾。深入查找改革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切實把改革進程中的基本情況、主要障礙和方向路徑研判清楚、分析透徹,對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趨勢及時會商,有的放矢,科學調整改革主攻方向。將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督察和巡視整改內容,對改革推進情況開展“回頭看”,壓緊壓實各方責任落實鏈條。不斷完善改革監督和制約機制,嚴格按照全周期監督跟進,建立閉環式監督體系,既強化自上而下的剛性約束,又鼓勵因地制宜的創新探索。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