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中央和國家機關分校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

抓好新興領域黨的建設 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楊典

2025年01月02日10:47

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中央社會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促進新興領域健康發展。新興領域組織形態多樣、人員流動性大,傳統黨建方式方法遭遇諸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確保全覆蓋,固本強基,防止‘木桶效應’”。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關鍵在於開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出新舉措,推動黨的組織有形覆蓋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持續向基層末梢延伸。

新形勢下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新就業群體快速發展。2023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超22萬億,約佔GDP的18%。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88.2萬個,吸納人員就業1152.3萬人。新興領域的蓬勃發展,是我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職業結構現代化進程不斷提升的具體體現。做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有利於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新興領域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進而團結凝聚新興領域廣大從業人員,調動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優勢,做到群眾在哪裡、黨員在哪裡,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裡,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裡,從而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

當今時代,技術創新與社會變革交織疊加,加強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對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提出迫切要求。例如,相較傳統媒體,網絡社交媒體具有用戶規模龐大、信息來源復雜、傳播速度快、治理難度高等特點,不良內容生態一旦形成,便會對社會公眾心理和認知產生長期負面影響,一些敵對勢力甚至以此發動認知戰和輿論戰。加強黨建引領,有助於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明確發展方向,健全治理體系,自覺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公眾利益。新興領域所聚集的千千萬萬勞動者,是不可忽視的社會治理新力量。這一群體分布廣泛、人數眾多、結構復雜、訴求多樣,抓好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思想引領和關心關愛,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可以有效組織、引導新就業群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城市建設等工作,為新時代社會工作集聚一支重要新生力量。

抓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也是服務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2023年,我國“三新”經濟增速比GDP增速高1.8個百分點,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和創新生態的深刻變革。可以說,在全球競爭加劇與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新興領域發展不僅關乎我國經濟體量的擴大,也關乎產業鏈價值鏈躍升和對國際產業話語權的掌控。加強新興領域黨建,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有利於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動能,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在新興領域,非公有制經濟佔據很大一部分。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可以促進良好營商環境的形成,為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

從組織形態來看,與相對穩定的傳統科層化體系不同,新興領域組織形態呈現出迭代快、網絡化、去中心等特點,為黨組織的建立與運作帶來挑戰。其一,新經濟組織數量龐大,開停周期較傳統行業短,如果套用以往黨建工作模式,可能出現一些黨組織剛剛成立、尚未健全運行機制,企業便因轉型、搬遷或歇業而面臨解散或重組等問題。其二,考慮到轉接流程、轉接周期等客觀因素,部分新興領域黨組織缺乏及時轉接流動黨員的有效機制,從而加大了黨員管理難度。其三,新興領域的工作模式高度流動,如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其工作地點與時間很不穩定,難以協調統籌出固定場所和特定時段開展黨組織生活。面對面的線下交流是培養個體認同感和組織凝聚力的重要條件,在高度流動背景下,如何確保黨組織覆蓋,並保証黨組織生活開展的頻次與質量,是新興領域黨建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用工模式看,新興領域企業的就業關系鏈條更復雜多變。傳統黨建工作一般通過在用工單位建立黨組織,並依托勞動關系實現對黨員和職工群眾的有效組織、教育和管理﹔但在平台經濟下,勞動者相對獨立、用工模式靈活,黨組織難以沿用以往路徑實現有效覆蓋。以外賣行業為例,在早期發展階段,平台企業往往直接雇佣騎手,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保﹔隨著行業演進和競爭日益激烈,引入第三方用工單位的模式愈發普遍。可見,在新型勞動關系背景下如何高質量開展黨建工作成為一項新課題。

從勞動群體看,新就業群體具有新特征。新就業群體中相當一部分是“90后”“00后”,這些年輕從業者成長於物質充裕、觀念多樣且快速變遷的時代,更注重個體體驗與自我滿足,更看重生活樂趣與個性追求,觀點與認知多樣,更適應相對自由、靈活的工作節奏與勞動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合難度。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應將上述因素納入整體考量,積極探索黨組織吸引、凝聚和引導新就業群體的方式方法。

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方法路徑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面對新問題,必須用好這個“傳家寶”,使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有的放矢、落地見效。例如,通過調查研究,開展新興領域黨員底數統計,建立相關台賬,引導新興領域黨員主動亮出身份,及時開展后續聯系。組織專門調研小組,深入互聯網平台企業、靈活用工服務機構、創業孵化園區、社會組織集聚地等進行實地走訪和專題調研,具體了解黨員與群眾需求、實際困難和思想動向,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建議報告。

分類精准施策,創新方式方法。面對新興領域復雜多元的組織特征和群體差異,根據行業類型、用工模式、地域特性和從業者年齡結構等因素,分層分類精准施策。以平台經濟領域為例,可以創新組織體系,如打破單位界限,推動就近就便聯合成立黨組織﹔打破地理界限,探索流入地與流出地之間的信息互通、雙地共管機制。同時,借助線上黨支部、移動黨課等數字化工具,實現組織生活的網上網下相結合﹔通過“互聯網+黨建”強化對黨員的動態化教育管理,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長期受教育、兩地顯作用”。

融合生產生活,提升群體認同。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與新就業群體的生產生活有機融合,有助於提升新就業群體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信任感。例如,定期為從業者開展技能培訓、法律咨詢等﹔建設線上黨建服務平台,為新興領域職工群眾提供實時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在線答疑等﹔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更豐富專業的指導,實現黨建與社會工作融合發展。這些舉措,能夠讓從業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切實感受到黨組織帶來的獲得感,進而不斷增強認同感和向心力。

凝聚多方力量,促進結對共建。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牽涉面廣、主體多元,需要推動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平台企業多方聯動協作,同時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一方面,鼓勵黨組織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聯合調研和理論探索,借助專業團隊為黨建創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詢﹔另一方面,引導新興領域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基層服務機構開展結對共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黨建生態圈”。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傳統行業與新興領域之間的結對互助機制,發動一些經驗豐富的黨支部幫助新興領域新建黨支部提高組織力、凝聚力和服務水平,實現經驗互通、互幫互助、進步共贏。

樹立典型示范,推動擴面提質。突出重點區域,聚焦各類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把黨建覆蓋到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地方。比如,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高度聚集的商務樓宇,依托街道黨組織或產權單位、骨干企業建立樓宇黨組織,以樓宇黨群服務中心或樓宇工作站為陣地,常態化開展黨務、政務、商務服務,實現黨建引領賦能,凝聚改革發展合力。同時,在產業中抓“鏈主”,在行業中抓龍頭、在企業內部抓總部,由重點開始突破,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健全激勵制度,對在黨建引領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的標杆單位給予表彰,並對優秀黨員干部進行嘉獎。

厘清責任,確保落實到位。在法律層面,聚焦勞動保障責任,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新興領域勞動者合法權益,同時注重推動新就業群體的身份認定與權益保護。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提出應根據用工事實認定平台經濟中的各主體關系。未來,可推動將該原則寫入立法。在規范層面,明確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厘清組織部門、社會工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各自職責,強化鄉鎮、街道兜底責任,通過理順新興領域黨建的統管關系,破解責任邊界不清、單一部門難以全面管理的難題,形成一體推進、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在實踐層面,落實新興領域用工組織黨建責任,建立常態化檢查和指導機制,防止黨建工作流於形式,確保黨建責任落實到位。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責編:黃宇琪、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