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坚持党校姓党 服务审计大局

张俊

2020年12月01日15:33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作为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校院)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着力强政治、强能力、强作风,聚焦突出审计工作政治属性、提升审计业务能力、履行审计监督政治责任精准发力,努力为高质量服务审计事业发展大局提供坚强审计干部人才保障。

强化政治意识,坚守正确办学方向

强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在讲政治上作表率,勇担政治使命、发挥政治功能,始终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坚持校院一切工作姓党、校院教研教学姓党,始终高扬党的旗帜。校院干部职工要带头讲政治,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持续提升坚决维护的定力和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深化对审计监督政治属性的认识。

抓好主业主课不放松。校院要把讲政治、教政治,讲党性、炼党性作为治校育人的首要职责,切实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充分挖掘党性教育资源,加强“四史”教育,结合校院工作实际开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红色审计史教育,用优良传统培育人,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引导学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

坚持严以治校不懈怠。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校所有班次、学院学期5天以上班次均成立学员临时党支部,有效发挥临时党支部党建联系人作用。强化“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将严的制度、严的要求、严的标准落实到校院管理各环节,真正做到敢抓敢管、常抓常管、严抓严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可靠,为人师表。加强教学评估,坚持“以评促教”,完善师资考评激励和淘汰机制。全面净化校院政治生态,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团队“十不准”工作纪律,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院氛围。

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审计特色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是审计的红色基因,党校教育是党的独特政治优势。校院将紧抓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机遇,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政治优势,依托初步构建的审计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南京、北京两地办学资源,强化对审计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

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恢复审计制度到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党始终引领审计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推动审计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校院将把深度挖掘红色审计这笔宝贵政治资源作为工作重点,着力研究好红色历史、开发好红色课程、讲述好红色故事,逐步形成更具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时刻提醒学员不忘从哪里来、不忘走过的路、不忘向哪里去,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真正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沁入心扉,转化为持续前进的精神动力。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校院将始终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对学员从审计一线带来的现实问题进行有学术依据的针对性解答,用审计人的语言讲好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的理论故事,引导学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充分发挥思想理论阵地作用,紧紧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加强对审计工作现实问题的政策性研究,加强对审计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引导学员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夯实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理论根基。

着力抓好能力提升。注重提升政治能力,在各类培训班中坚持通过增强审计业务工作成效强化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增强党员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注重提升专业能力,分类完善审计干部知识结构,深化重点审计领域的业务培训,完善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提高类培训,改进初任和任职类培训,优化在职岗位类培训,加强审计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能查、能说、能写”专业素养。注重提升宏观政策研究能力,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结合审计相关领域基本情况、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坚持实践导向,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引导审计干部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高宏观分析和研判能力,找准审计工作着力点。注重提升审计信息化能力,加快大数据审计骨干人才培养,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对接信息技术前沿和审计业务发展实践,加快课程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学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坚持质量立校,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校院将坚持质量立校、创新兴校,把高标准办学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宏观背景下,深刻认识“姓党”的初心和立场,全力践行“为审”的使命和职责,不断推动教学科研、校风学风等方面实践创新。

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处理好传承与创新、全面与重点、理论与实践、宏观研究与微观实训的关系,适应不同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利用“金审”系统、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等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培训”模式。创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线直播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拓展线上培训渠道。开发网络教学课件,拓宽教学资源引进渠道,鼓励审计人员自主开发微课,丰富网络培训内容。研究改进网络教学管理模式、考核方式,提升网络培训成效。积极探索“线上自学+集中培训”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教学效果。切实发挥教学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培训全过程质量管理。围绕审计工作重点,提高教学针对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研讨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精准“滴灌”,提供“解渴”式培训。坚持精准培训与全面覆盖相结合,突出保障重点班次的同时,教学资源向西部地区、一线审计机关倾斜。积极选聘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知名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等担任兼职教师。坚持“学考用”贯通,将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为考评学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配合人事主管部门开展研究,将培训学习成绩、职称考试结果等作为干部使用晋升的重要参考。开展教学项目评估和精品项目评选,探索实施培训绩效评估,提升教学实效性。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办学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积极拓展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的办学合作和学术交流,把校院打造成为视野开阔、大气包容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向各界介绍审计、宣传审计的重要窗口。加强与署内各单位的合作联动,自觉融入审计研究、审计宣传全国“一盘棋”。服务审计署履行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亚洲审计组织秘书长职责,积极承办审计国际交流活动和培训任务。以深化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共建为抓手,推动党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融合发展,将校院建设成为一流的部委党校和干部培训学院。

(作者系审计署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编:孔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