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晋西北天高云淡、林木葱茏。根据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和党校培训安排,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老师带领下,我们一行13人怀揣“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右玉好生态铺就致富路的探索与启示”两大课题,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接受党性教育,开展调查研究。在右玉精神滋养下,我们扑下身子沉入一线、解剖麻雀梳理难题、创新方法把脉问诊,圆满完成各项调研任务。调研组全体成员深切感受到,作为“第一方阵”的党员干部,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设身处地”,只有问计于民,才能让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沾泥土带露珠 走基层识国情
一块不毛之地,何以孕育出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为何会对右玉精神作出六次指示批示?“绿起来”的右玉如何走好“富起来”之路?……
带着好奇、疑问与憧憬,一踏上右玉这片土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近距离触摸这里的山山水水,倾听发生在这里的精彩故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分析右玉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挑战,一起仰望右玉未来发展的星辰大海。
老一辈植树人王德功、王明花深情讲述植树经历,22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右玉自己烧砖重修杀虎口城墙……丰富生动的右玉“故事会”为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给养和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
我们连续多日进农村察民情、进企业问生产、进大棚看市场,全方位了解右玉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组成员纷纷开阔思路,从不同角度,向当地干部群众、专家学者虚心求教,收获了不少真知灼见。
在调研总结交流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右玉之行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既提升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锤炼了优良作风,收获满满,令人难忘。
规定动作稳步推进 创新调研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推动调研走深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特点一:将“调查”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到右玉后,我们根据实际,对右玉干部学院安排的调研行程做了微调,将两个上下午的行程集中到两个上午完成,腾挪出的时间用于对调研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研讨,通过思想碰撞、头脑风暴,使下一阶段的调研主题更聚焦、思路更清晰。
特点二: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需要,在规定调研行程之外,充分利用晚上和中午时间,分别与右玉干部学院6名专门从事右玉精神教研的老师,右玉县发改、文旅等9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右玉县委书记马占文和县长石生华等开展了6次座谈,有力提升了调研深度和广度。
特点三:将“被动走访”与“主动调研”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将当地安排的个别“走马观花”感触式调研,变为“下马观花”蹲点式调研,取得不错效果。例如,在杀虎口城墙了解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时,调研组恰逢右玉县四完小副校长带领学生开展右玉精神现场教学,调研组迅速反应,立即对学生和带队校长做了采访。在薛家堡村调研时,我们偶遇山西国际贸易学校驻村干部,立即进行深度访谈,收获颇丰。
特点四:将“实地调研”与“最新精神”结合起来。我们结合调研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及时组织学习了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的关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为我们精准把握调研内容、科学掌控调研全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身临其境找活水 设身处地谋实招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去右玉之前,我们曾邀请朔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李飞同志做了情况介绍,调研小组还分别对右玉情况做了纸面梳理,乍一看完成调研报告似乎并不难。但随着调研日渐深入,我们慢慢意识到纸面材料的肤浅与片面。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大家深刻感受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调研组成员表示,发言权、决策权是靠脚底板走出来的,是从与人民的交流中打磨出来的,只有深入到人民当中去、深入火热的基层一线,坚定人民立场,以人民为师,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结束调研的前一天晚上,右玉繁星满天,微风习习,令人陶醉。
10天的右玉生活,短暂却难忘,悠远而绵长。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塞上绿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可载史册的生态奇迹,孕育出具有时代价值的右玉精神,这些都深深启迪我们:作为“第一方阵”的党员干部,必须练好调查研究这个硬功夫,只有保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根,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才能走好前行的路。
再见,右玉!
再会,右玉!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第四党支部学员)
(责编:黄宇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