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杭县等革命老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革命老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是让老区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满日子的重要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下,在一项项政策的支持下,老区苏区特色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
但必须认识到,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各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水平等参差不齐,在振兴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上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于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不走资源依赖的老路,破局主导产业单一化难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才能断臂求生存,转型求发展。
上杭县从国家级贫困县成长为全国百强县的典型代表,为其他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上杭县矿产资源丰富,地处闽西南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近年来,上杭摆脱资源依赖,找准航向和动力,寻求经济转型。推动金铜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牢牢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行业发展风口,前瞻性布局新材料产业,主要发展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形成强劲的经济动能;同时充分利用县内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布局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和商贸服务业,真正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之路。
5月8日—12日,第一调研组到福建龙岩上杭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杭县在产业转型方面思路清晰、政策连续、稳扎稳打。同时因业施策,构建了上杭人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三类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相关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
二、上杭县特色产业现状与特点
上杭迄今已越千年历史,作为红色圣地、客家古邑、生态福地、创业热土,上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自身基础、选准方向、主动出击,有的放矢地推动了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一)上杭县特色产业分布格局
上杭县是典型的山区地理结构,长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依托龙头紫金矿业,不断推进产业专业化,至今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三三三”格局。一是三个主导产业,金铜、新材料、建筑;二是三大特色产业,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三是三大产业承载平台,蛟洋工业区、新材料科创谷、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南岗园区)。
截至2022年末,上杭县金铜产业现有企业75家,预计实现产值1260亿元,占全市有色金属产业产值的6.8%,增长10.7%;建筑业现有资质建筑企业241家,其中一级企业51家,预计实现总产值731亿元,占全市42%,增长4.8%;新材料产业现有企业29家,预计实现产值240亿元,占全市43.6%,增长22%。县属国企紫金矿业拥有“两湖一矿”碳酸锂资源当量超过1300万吨,位列全球第9、全国第3。特色产业方面,文旅康养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82亿元,增长11%,接待游客890万人次。现代农业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2亿元,增长3.2%。商贸服务业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8.7%。
(二)上杭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从产业发展路径来看,上杭持续依托产业基础,不断打通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效应。最初从“挖矿”“开山挖水泥”,打造基础工业能力,成为福建“建筑之乡”;后依托紫金矿业的龙头效应和产业基础,打造“千亿级金铜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锂电、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逐步形成上杭三大主导产业。
1.将基础工业能力转化为优势产业竞争力
上杭县通过探索产业链式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带动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拉动相关产业,最终形成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尽”,不但消除了环境影响,还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了变废为宝。产业不断循环,三条主导产业链清晰可见。一是依托年产40万吨阴极铜、20吨黄金和400吨白银等资源,发展铜及贵金属加工产业链;二是依托年产100万吨硫酸资源,引入贵州瓮福集团磷精矿和周边萤石矿资源,发展锂电新材料和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链;三是依托紫金铜业年产60万吨含铁尾渣、1万吨固体危废和瓮福紫金150万吨磷石膏等资源,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有价物质回收产业。
2.培育可持续的产业创新力
上杭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坚持主动转型,突出强化产业发展创新力。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稳扎稳打走技术创新之路,填补国家多项领域空白,充分借助资本市场,为实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值得一提的是,上杭县在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不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机遇,延伸拓展金铜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围绕下一代半导体、光刻胶、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赢得发展“先手棋”“主动权”,可持续的产业创新力不断上升。
3.提升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服务力
一是务实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上杭县让服务产业发展的干部成为产业专家,采取“链长”模式,请县委、县政府领导担任,带头进企业做“学生”,学习产业知识、组织策划产业链招商图谱,引进并挂钩服务重点项目。二是卓越的招商引资能力,从招商选资开始,上杭县就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观念,不管项目大小,都以技术实力、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低,作为引进和配置发展资源的标准;充分用好资本市场力量,激发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强烈的内生发展动力,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人才配套。不断在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上杭县科技创新投入连年增长,连续5年保持全省县域前列,并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高端人才,提升培育产业创新能力。
(三)上杭县特色产业特点
目前,上杭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经济动能不断提升,立足现状,不断探索产业发力方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不断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及时谋划发展新动能,敏锐把握产业发展的重大趋势与机遇,通过产业链的不断“裂变”与延伸,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强化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三、上杭县特色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定党的领导,红色基因助力经济发展
上杭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色基因是这片土地的鲜明标志。近年来,上杭县在各级党委的坚定支持和领导下,不断发挥党组织的先锋队作用,摆脱资源依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山区贫困县蝶变为全国百强县。
一是打造精干干部队伍,发挥党委、党组织先锋队作用。龙岩市、上杭县把握住2012年以来,福建省探索从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引进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直接挂职副县(区)长、副镇长等重要岗位的宝贵契机,打造了年轻型、专业型、学习型干部队伍,高效有为的干部队伍在上杭县谋划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火车头作用。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确保国资姓党。上杭对国有企业高管及经营班子实行“企业自主推荐—县委组织考察—常委会研究决定”的选拔任用流程,保证重要领导干部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方式,在兴杭国投等专业性人才要求较高的国有企业,试行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提供市场化薪酬,有效激发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助力国企做大做强。上杭县持续不断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加快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以紫金矿业为例,通过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改,优化了紫金矿业的持股结构,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随后不断支持紫金矿业探索市场化运作体制,并于2003年和2008年分别于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实现了从县属小企业到世界500强的跨越,也是上杭国资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
(二)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业赛道
上杭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也是典型的山区县,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底子薄。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上杭没有盲目“四面出击”。而是统筹规划正确选择了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对于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上杭没有盲目摒弃,而是加大力度扶持帮助。上杭县充分发挥“中国建筑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努力实现特级企业零的突破,引导企业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建筑产业向装配式、工业化转型升级。
二是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金铜业,上杭县以紫金山为龙头,深挖产业链价值。大力发展矿产冶金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出从资源开发到冶炼产品、精深加工,再向终端应用产品衍生的、较为完整的千亿级金铜产业集群。
三是在对建筑行业、金铜行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上杭县因地制宜,打造科技创新产业。根据当地存在把废酸、废气、废渣循环利用的产业需求,结合国家鼓励发展锂电、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的市场机会,引进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了工业废品变废为宝和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产业升级目标。上杭县对紫金矿业集团的财政依赖也已从十年前的80%左右,下降到近些年的40%左右。
(三)尊重市场规律,打造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方面,上杭县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紧围绕全县金铜、新材料、建筑三大主导产业和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和商贸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所构建的产业链开展,认真剖析每个产业“现在有什么、下游能做什么、未来能发展什么”,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集群,并对后续相关产业的导入、升级形成正向反馈,上下游企业在上杭投资的意愿不断增强。
一是紧跟市场需要,做长做强产业链。上杭县在实施“三三三”产业强县战略,在三大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三大产业平台基础上,推行以县领导为“链长”、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链长+链主”产业链发展新模式,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从强链、延链、补链中精准策划项目。
二是打造发展平台,完善经济生态。按照“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蛟洋循环经济园区—白砂新材料科创谷-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的“工业走廊”建设。随着园区企业的逐步落地开张,各园区内已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经济生态,形成了良性自循环。
三是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金铜业为例,积极发挥紫金矿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力拓展分支产业,充分发挥品牌、资源、技术等优势,吸引知名关联企业到上杭投资兴业,拓展延伸下游产业链条。
(四)谋求可持续发展,打破资源依赖
上杭县的转型之路打破了资源依赖型城市因资源兴也因资源衰的发展魔咒,证明了只要把握好基本规律,打破资源依赖的单一模式,同样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一是提升资源效能,降低资源索取。紫金山金铜矿是上杭的特色资源。上层是金矿、下层是铜矿,也被形象地称为“铜娃娃戴着金帽子”。自90年代开始,紫金矿业就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将紫金山可开发资源从5.45吨增长到318吨,极大提升了金铜矿资源的利用效能,同时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矿物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索取。
二是加强治理,严守生态底线。上杭县始终坚持“开发一片、稳定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根据矿山开发进程,及时对旧堆场和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并结合生产流程因地制宜建设世界矿山地质公园,实现了矿山开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上杭紫金山因此获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矿山公园”。避免了因国家环保政策收紧带来的行业不确定。
三是探索循环经济,工业废渣吃干用尽。蛟洋工业区依托金铜冶炼产业副产品硫酸,发展硫、磷、氟等锂电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产业,让园区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在园区内吃干榨尽,变废为宝,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
四、关于上杭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上杭县的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传统产业由粗到精,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局面。根据本次调研的实际,拟就上杭县未来更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防范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产业链风险
上杭县的三大支柱产业,金铜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和建筑产业链均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潜在影响,建议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上要防患于未然。
一是要防范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或资源枯竭带来的潜在风险。虽然目前上杭县对紫金矿业的财政依赖度已大幅下降,但考虑到紫金矿业在上杭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上杭县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加快其他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避免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要做好充足的预案,以应对潜在极端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冲击。
二是在把招商模式转变为选商模式,选择具备行业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龙头企业落地上杭。因为龙头企业具备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可以从根源上增加产业链的系统性抗波动能力,甚至可以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逆周期扩张做大做强。
(二)加强区域联动,加快融入开放格局和统一大市场
克服上杭县的山区县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推动一体化交通建设,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强区域联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是紧抓历史机遇,使老区经济搭上时代快车。一方面,紧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精准定位山区产业在区域产业价值链中的相对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间各要素资源共享共用;另一方面,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二是发挥地域特色,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一方面,对接国家、省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继续加大交通领域重大工程的部署谋划,改善提升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联通性,加快补足山区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利用好港澳台侨资源优势,紧密联系各驻境外机构、侨商会、闽籍社团,以情引商、以侨引商、以商引商,以招商为桥梁,打通人流信息流,加快融入开放格局。
(三)持续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上杭现有的产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探索金融体系赋能经济转型的路径,改善域内金融服务相对单一,企业融资依赖银行的现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更多行业引导基金、引导银行进行专项贷款等方式,在企业技改扩产、新项目落地、科技研发等方面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可在现有产业园区内探索建立“园区贷”等较为灵活的商业信用或金融服务机制,避免中小微企业因资金问题夭折。
二是适时引入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为进一步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和资源支持。随着三大支柱产业链的成型和发展,预计上杭县未来将会有大量企业产生投融资、上市、并购等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因此,上杭县可提早规划引入大型金融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建立政企战略合作机制,为相关企业谋求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专业的贴身服务。
(四)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上杭县作为工业强县,工业的发展已进入快速通道,但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县域经济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间应均衡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引导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一是要以工促农、工农融合发展。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打好农业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上杭应利用好现有的工业基础,探索带动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思路,不断推动工农融合,从产业链的角度,在高效生产优质基础农产品的基础上,做长农产品产业链,做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不断紧跟市场发展摸索新的销售路线和方式,通过打通农副产品产销路径,带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
二是引导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作为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上杭应持续依托优势农业、特色农业以及生态环境资源,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留在县域、下沉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机遇。
(执笔人:张剑 调研组成员:迟宓宓、蒋丽君、张震宇、关长春、霍俊明、杨洪明、葛宁)
(责编:黄宇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