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鼓励探索走科创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

——基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实践案例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主体班第6调研组

2023年07月21日10:09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及中共湖州市委、德清县委党校的教学安排,2023年5月4日-13日,在校领导带领下,第六调研组一行8人到湖州市及德清县开展党性教育和调查研究。其中在德清县调研走访企业13家、科研院所或平台9家,座谈10次、访谈多人。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探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源头活水、“两山”转化的路径方式,深入了解德清县走科创发展之路的鲜活故事、奋进力量、思解难点,从中获得启示,引发思考。当地由壮士断腕治污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变化令人震撼,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思想的真理伟力。德清县不仅呈现出山水人文之美更洋溢着创新奋进之美,将“两山”转化由发展文旅经济“1.0版”走向发展科创经济的“2.0版”,让良好生态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既“丽”地方一域又“利”国家全局,值得进一步上下协同鼓励支持。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而后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文指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我们来到余村了解学习该村近20年的变迁,观看了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座谈交流时有感而发的讲话录像,他入情入理地分析交流,给当时发展陷入困境、举棋不定的余村,吃下了一颗发展生态经济的定心丸。余村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坚定封山育林、关停污染企业、整治环境,从过去炸山开矿时“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到现在“人在余村走,就在画中游”的翻天覆地变化,成功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美丽蜕变。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863元。2020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指出:“到湖州来主要是看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说起来也15年了,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已变成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出这个理念就在你们余村。实践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为综合发展优势,促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找到一条“生态+创新”相得益彰的共富路子,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二、“两山”转化由文旅向科创迭代的实践探索

自2005年以来,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持之以恒践行“两山”理念,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各县区一以贯之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有顺势而为以文旅为主的1.0版本,也有迭代升级为借势而为、无中生有以创新为主的2.0版本,这尤以德清县突出。德清县从壮士断腕治污以来已发展成为集国家级高新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于一身的唯一县。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分别位列第35位、27位、32位。2023年4月入选科技部公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东部地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两夺浙江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17%,成为全省“十四五”期间首个跃过4.0%的县份。

今到德清县,随处可见“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广告语。宋代葛应龙在《左顾亭记》中云,“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然而20年前的德清,西部山区有毛竹加工产业、中部有大规模的矿山开采、东部有纺织印染产业和养猪业,有个形象说法叫“三头”(石头、猪头、木头)经济。全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污染严重,即便西部山区河里的小鱼小虾也几乎灭绝。在这样严峻形势下,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大抓生态保护,把涉污企业全部关停或者从山区迁出。面对镇村失去支柱产业、老百姓失去就业机会的困难和阻力,德清下决心走绿色创新发展的富民之路,让“绿色”与“创新”良性互动、循环向上。

2017年以来全县16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荣获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金鼎。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43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26微克/立方米。10年前,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34家。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2.4亿元。德清县城乡收入比1.58:1。

(一)探索走科创发展“两山”转化之路的鲜活故事

1.污废水直排的城乡接合部,蝶变成国际地信集群地。2011年5月德清县“无中生有”与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合作共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2014年8月13日,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同志在相关材料上批示,“地理信息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帮助德清县抓好园区建设。德清县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加大力度选商引资、提升产业层次,切实做好推进建设和服务企业工作”。2018年1月成功发射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2018年11月,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成功举办。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告“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为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该中心于2022年5月落地德清。如今这里已建成64幢近200万平方米产业大楼,产业成熟度、产城融合度和国际化接轨水平国内首屈一指。聚集了千寻位置、浙江国遥等多类型“地理信息+”企业437家,拥有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科大阿尔法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内容的完整产业链,集聚创新创业人才6500多人,2022年营收超300亿元。

2.成功推动城北的闭坑矿地,建成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砂村作为2018年浙江省第一个闭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当前已成为规划总面积13000余亩的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其中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定位,投资建成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车联网实验室及检测中心、新一代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等配套设施、机构和园区。2019、2023年先后获批为全国县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国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根据规划,到2025年,德清将形成500亿元级以上产业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高新率达100%。目前已落地企业投资项目13个,其中:于2022年9月签约,总投资108亿元的方正电机(德清)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驱系统项目,2023年3月16日首件产品蔚然动力G3.2 驱动电机组件成功下线;总投资55亿元的征和工业(浙江)有限公司链式智能物流装备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于2023年3月30日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启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于2019年3月开工,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竣工投产;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已与蔚来、宝马、吉利、奔驰等20多家知名车企达成合作;阿里巴巴小蛮驴项目在场景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在业内具有显著优势。

3.把创新经济植入美丽山谷,双向奔赴演绎新的精彩。在保护好、规划好的前提下,推进莫干山旅游度假区和创新谷(“论剑谷”)建设,把科创、文创、农创经济植入美丽山谷,打造思想与智慧的高原高峰、科技与人才的基地高地,让新经济与美丽山谷交相辉映。2020年,一方面成功拿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牌子,另一方面成功与之江实验室莫干山基地矿洞科学工程等一批项目完成签约,探索构建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创新共同体。同时,以美丽生态打造高端会展品牌,努力打通会展经济落地转化通道,通过办一个会展,建一个朋友圈、促成一次合作、落地一批项目。2023年5月11日,以“对话世界 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德清成功举办。

(二)探索走科创发展“两山”转化之路的奋进力量

1.改革开放之初首创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引领激励德清人接续走“无中生有”的科创成果转化发展之路。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德清砖瓦厂为代表的德清中小企业,不坐以待毙,聚焦科研院所,在全国首创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成功案例、生动样板,持续影响德清企业自发自觉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借智补短、借梯登高,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2003年6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华莹电子(前身为德清砖瓦厂)调研,了解到企业与央企科研院所合作补上了地方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和科研短板等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德清人按照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产学研”模式后又演化成“政产学研金”模式,现进一步迭代升级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指联动模式,不断接续推动科创之路走实走宽走深。

2.党委政府主动担当、勇立潮头,不断打响“停不下来”改革品牌,引领激励越来越多的新德清人创新创业、奋发有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持续打造“停不下来”的德清改革品牌,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00余项。引领激励新一代德清人敢为先锋、走在前列。2020年开发建成国内首个县域数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策支持平台——德清GEP核算决策支持平台,项目全周期生态价值管理、生态补偿、GEP金融贷、生态绿币等为县域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成功入选数字政府“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探索共建院校地合作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清华、浙大、浙工大、中科院、中科大等国内高端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成立高端产业研究院,成功引进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等23家高端产业研究院、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4家省级技术中心。出台人才政策“双十条”,推进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功签约浙江鲲鹏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引进一批由院士专家领衔的科技人才项目,新增申报顶尖领军人才12人、国家引才计划58人、省级引才计划70人。

3.顺需高标准打造科创平台,将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引领激励高新集聚,携手往“高”攀登、向“新”进军。一方面,推进“开发区”向“高新区”转变。1992年建立莫干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该区经省政府批准增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2015年正式更名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年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全国第三个落户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另一方面,推动“多点分散”向“聚焦核心”转变。2020年,浙江省委提出探索将德清相关区块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管理建设。2021年,德清县挂牌成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管委会,成为这一走廊唯一跨市域区块。德清县以此为契机,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建设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全力构建由地信智慧城、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莫干论剑谷、车联智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等汇聚一起的“一城一圈一谷一平台”的创新格局。每年60%以上的新增用地指标、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80%以上的高端创新人才向此倾斜配置。

(三)探索走科创发展“两山”转化之路的思解难点

1.如何深入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包括:一是如何提高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度,如何提高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需求的联动度,如何提高已形成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二是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水平分别解决好引进人才对其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其科研成果产业化对职业技术工人需要的前顾之盼;三是如何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与科研机构科研方向和能力建设的联动问题等。德清县就此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比如,结合地域区位,多方协同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建设为牵引,促进科创链、人才链、产业链与教育(含基教、职教、高教)链深度融合;结合已引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与知识创新中心支撑机构建设,推进依托浙工大、武大等高校与地理信息小镇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共建国际地信学院,进一步促进“地信+”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结合企业创新需求,支持其加强与国内500强企业、高新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沟通交流合作,研发填补“产业链”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等。

2.如何深入推进科创投入与产出实现良性循环。包括:一是如何有效搭建投融资平台,解决县域科创资源少底子薄问题;二是如何筑好“巢”引好“凤”并帮助“凤”再招引所需人才,助力其早出成果下金“蛋”;三是如何精准及时评估科创质效,并形成相应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四是如何能耐得住寂寞放眼长远培育,如何能解决好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裂变效应”“幂数效应”较长时间未能有效释放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问题等。德清县就此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比如,2022年出台了《德清县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基金投资运行要坚持招大引强与小多精匹配、市场化运作与产业培育协同、适当让利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等原则,提出努力形成“1支政府母基金+1支市场化母基金+1支市场化直投基金”的三驾马车,并积极争取浙江省500亿元产业基金等省级资金支持。

3.如何深入推进本土本乡科创直接赋能乡村振兴。包括:一是如何让更多当地企业走向绿色创新发展之路,经迭代更新、凤凰涅槃,形成一定数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个别“隐形冠军”企业,进而形成科创小镇;二是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运用到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和环境保护之中,直接赋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是如何让更多环境友好型生产要素助力乡村振兴,如何促进将看风景的“人流量”转变为爱乡村的“人资库”,如何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等。德清县就此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也还待系统协同全面深入推进。比如,已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本地成长起来的鼎力机械公司已成为行业全球前三的隐形冠军企业;推进构建“数字大脑+数字基建+数智云培+数字供应链+数字营销”运营体系,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打造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入选2030联合国践行可持续发展优秀范例,相关做法成为浙江省的典型示范,并在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多地复制推广。德清也因此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成功承办2022年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会。

三、鼓励探索走向科创发展转化之路的启示建议

(一)立足思想看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浙江省湖州市及其德清县“两山”转化的良好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力。为此,建议:进一步上下协同鼓励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重大使命,强化标杆意识、样本责任,结合当地“德文化”,与时俱进地把“两山”理念转化为更为有效的实践,并更为系统地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更为主动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德清篇章。

(二)立足探索看路径。德清等县份一以贯之地坚持走绿色科创发展之路,先苦后甜,由负到0、再由0到1、进而由1到N,越走越加自信自觉、主动积极、共建共享。良好生态越加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与优势所在,不断促进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联生产要素在该地汇聚,呈现出良好生态与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的喜人态势。为此,建议:进一步上下协同鼓励支持指导德清等县域因地制宜探索走科创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绿色科创发展模式。包括:一是用良好的人文精神、自然环境、政府服务等为走科创发展转化之路赋能筑基,夯实底蕴基色;二是科学定位、系统布局好相关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智造、职业培训等为走科创发展转化之路锻链塑型,补齐短板弱项;三是有效促进人才、土地、资金、数据等要素将走科创发展转化之路催化激活,疏通气血筋脉。

(三)立足全局看德清。鼓励支持县域探索走科创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对全局来讲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应加大力度鼓励支持德清等县份带头探索前行,将“天线”与“地线”联动,共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助力规划布局、促进落地实施。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高端化、集群化,并跳出德清看德清,通过完善考评机制等方式促进其与中心城市、与相邻县域协调友好、互利共赢发展。为此,建议:一是上级自然资源、科技、工信、农业等部门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鼓励支持德清县将已进行的转化做深做精做强,请德清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市场主体的主动沟通和紧密合作,不断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强长补短,共同建设好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二是中科院、清华、浙大、浙工大等院所高校与德清县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携手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德清县转移转化,及时沟通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共同用心用力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三是上级科技、工信、教育、人社等部门,进一步鼓励支持指导德清县深入探索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产业一体化协同改革发展,推进中心城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公共优势资源向德清等县域流动、带动提高县域教育水平。四是浙江省、杭州市在已有谋划基础上,加快推进将德清县打造为杭州市的科技卫星城,请德清县政府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吸引与承接杭州溢出的人才和科技,携手推进两地创新创优融合发展。

(执笔人:王晓旌、宋健雄 调研组成员:李绍晖、王晓旌、曲卫国、宋健雄、曾嵘、王志强、王德占、张霄牧)

(责编:黄宇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