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至13日,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安排,青干班第三支部第三党小组赴山东省临沂市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我所在调研小组赴沂水县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基层调研。从小听着沂蒙山抗战故事长大的我们,对那片红色土地有着深深向往,这次为期十天的学习调研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红色土地的认识,更让我们生动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多彩沂蒙。
沂蒙的红,历史沉淀的深沉底色
沂蒙红是鲜血的颜色。沂蒙山区是著名革命老区,中共山东分局诞生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地、《大众日报》创刊地、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作出了“派兵去山东,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了发展壮大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山东和华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沂蒙山区建立了各级组织,深入发动组织群众,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在抗日解放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疆场,孕育形成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沂蒙红是红心的颜色。一颗红心永向党。在抗战时期,沂蒙山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红嫂纪念馆内展示着抚养86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自己孙子却饿死了4个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正是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沂蒙的绿,生态发展的靓丽原色
沂河是沂水县内过境最大河流。自出源头,沂河融汇八川六水,盘山绕崮,由北向南,浩浩荡荡。沂水人经过一系列治理和规划,让沂河变清、变绿,河边绿道、湿地公园也成了沂水人日常休闲运动的重要场所,绿水青山让人心旷神怡。
沂水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立足将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模式,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县域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让不具备落户条件的乡镇把引进企业落到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配套和标准化的厂房建设。招商乡镇和开发区三七分成,丰厚的税收分成机制极大调动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项目集聚也减少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达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综合效应。产业的集聚提高了污染集中处理率,更有利于强化监管,优化提升环境质量。
沂水县坚守绿色生态优势,致力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探索红色文化融合绿色发展路径,进一步实现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院东头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桃棵子村。桃棵子村深挖“一位好红嫂、一名好战士、一个好故事”的精神内涵,建成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修复沂蒙红嫂故居,开发了红色书屋、红色文化长廊等乡村旅游项目,将桃棵子村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并借势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造樱桃、苹果等采摘园,建成一山九墅、沂蒙老山街等精品民宿,通过农业、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西墙峪村是抗战时期山东纵队指挥机关所在地,石墙、石房、石板路错落有致,尽显沂蒙山区传统村落的古朴特色。西墙峪村深耕红色资源,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新拓宽硬化进村道路,栽植绿化苗木,全力改善村居基础设施及环境,实现红色游、乡村游、生态游有效融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业态,通过乡村旅游的引流蓄客,把特色农产品直接变成旅游商品销售,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泉庄镇按照生态优先、农民参与、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品牌塑造原则,大力打造尹家峪村田园综合体。沂蒙花开农业主题体验园区包括芽芽幻城、未来太空城、台湾风情、鱼菜共生、橘子布美学五个高品质体验馆,造型犹如五朵花瓣绽放,美轮美奂,与不远处天上王城景区遥相呼应,云水间等精品民宿点缀在园区周围,空中草莓种植示范园里,一颗颗香甜的草莓即将成熟。田园综合体集生产生活、农旅观光、休闲度假、亲子研学、娱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升农民创富增收。
沂蒙的黄,满溢喜悦的丰收亮色
农业是民生之本,土地是农业的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一个国家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关键还得看农业是否得到发展。沂水县坚持农业稳县,坚定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蒋庄村旭阳农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发展,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大力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即以党建为引领,完善社员利益联结和产业延伸两个链条,实施规划建设、种植管理、对外销售三个统一,强化财务、耕地、资金、技术四个保障,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稳定化发展。合作社采用村集体资金入股,农户土地入股形式,经营风险共担,农业保险托底,盈利按股分红,提升社员参与积极性。2022年实现营业额72万元,利润32万元,分红30万元,其中社员分红25万元,村集体分红5万元,剩余2万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实现了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共赢,走出了一条发展粮食产业振兴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泉庄镇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瞄准蜜桃中高端市场,立志打造最具品牌价值的有机晚熟蜜桃生产基地,连片发展金秋红蜜、映霜红晚熟蜜桃1781亩。建设有机肥料研发中心、气象监测站、高档中控室,实现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百桃牌有机蜜桃浇灌牛奶和有机肥,口感好、甜度高、品质优,获得中国、欧盟、美国三大有机食品认证,与深圳百果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社坚持生产标准化、利益共享化、产品有机化,年产值8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尹家峪村作为基地核心村也成为山东省第一家荣获“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示范园村”称号的村庄。
沂水县各村镇依托地理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一村一品,泉庄镇的崮园空中草莓、马站镇的百合、许家湖镇的榛子、院东头镇的生姜、蓝莓……积极探索“党支部/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沂蒙的银,关爱老人的幸福暖色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问题更加突出。
聚焦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留守老人,沂水县积极创新为老服务内容,建设幸福(暖心)食堂,面向老人定时提供平价新鲜热乎饭菜,全面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痛点,打通了农村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幸福食堂一般选址在村中心,步行不超过15分钟,分为烹饪作业区和就餐区,内部配有烹饪器具、消毒碗柜、专属餐具、桌椅等硬件设施。大部分食堂全年开放,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二到三餐,部分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配送服务。幸福食堂始终将食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严把安全关、品质关,确保食材来源可靠,饭菜质量上乘,让老人吃得卫生营养、子女放心安心。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通过“上级资金扶持一点、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运转模式,确保幸福食堂可持续常态化运转。紧扣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病有所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幸福食堂周边配套建设卫生室、理发室、综合活动室等功能性场所,提供集饮食、医疗、娱乐等为一体的村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面打造居家养老幸福家园。
深入开展“关爱老人 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利用周末时间深入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四个一志愿服务,即打扫一次卫生,清扫庭院、清理垃圾,让院子变干净;料理一次家务,帮助擦拭家具,整理床铺,让家里变干净;清洗一次衣服,让老人的脏衣服能够及时换洗,让个人变干净;根据老人需要,帮助代购生活物品,让老人生活质量有改善。农村老年人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沂蒙的褐,党建引领的振奋本色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人才。沂水县深刻认识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党建和人才的重要性,深入实施“四雁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激活人才这一关键要素,着力培育一支头雁引领、鸿雁示范、归雁助力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充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突出头雁领航。实行县委提级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村级班子机制,打造过硬战斗堡垒。院东头镇西墙峪村90后女大学生兵支书王成成就是典型代表。她带领西墙峪村探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新路径,2022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
抓好鸿雁示范。大力培育农业技能人才,重视发挥本土专家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佟家庄村煜民生态农业园鸿雁示范项目带头人田磊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通过成立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个村庄发展蓝莓600亩,带动就业120余人,人均增收6000余元,村集体平均增收3万元。
推动归雁助力。采取有效举措吸引归雁人才回乡创业,持续提升人才的荣誉感,制定帮扶政策全方位解决回归人才的后顾之忧。杨庄吴家楼子村沂蒙小棉袄创始人吴照京是沂水县回乡创业典范,充分发挥当地“老奶奶”小棉袄制作传统优势,在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
打造雁阵强村。狠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活率、收益率,以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分红。尹家峪村党支部吸引在外人才赵传博回乡创业,开展支部领办合作社,先后投资9000万元创立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招募归雁人才11人到合作社工作,形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人才队伍。
沂水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三农高质量发展,着力环境整治,推动乡村美起来,着力重点项目,引领产业强起来,着力创新管理,带动农民富起来,谱写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责编:黄宇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