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统一安排,2023年4月9日至13日,第十调研组聚焦“新时代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探讨”主题,赴重庆市大足区开展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6个镇的10个村(含3个原市级贫困村)实地考察,举行各层次交流座谈11场,同镇、村干部个别交流31人次,随机走访党员、群众64人次。调研组坚持人民立场、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注重解剖麻雀、问计于民,较好完成调研任务。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大足区位于重庆西部,距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分别为55公里、155公里,属丘陵与平行岭谷交接地带,面积1436平方公里。现有镇街27个、涉农村(社区)269个,村级党组织493个,农村党员15267人,区级基层党建示范村74个。近年来,大足区以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乡村治理的“大足样本”。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行区领导挂镇、镇班子成员联系村(社区)、村社干部包组、党员划片联户,坚持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安排镇干部担任村党建指导员。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面落实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等规定,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其他班子成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成为常态。成立“大足时刻”党员先锋队276支,在新冠疫情防控、“8·20”山火扑救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划分农村网格1806个,网格长多由党员担任,并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发展引领。开展“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成立1个区级产业联盟党委和大足黑山羊、“桑+”、“稻+”、中药材4个产业联合党委,串起链上党组织148个,形成联盟党委抓统筹统揽、联合党委抓谋划推进、联合支部抓具体落实的格局。将产业发展情况纳入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聚焦强村富民跟踪问效。村干部及党员致富带头人累计领办专业合作社20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养户由2022年初的53个增加到410个,依托四个产业创办致富项目350余个,带动1.8万户农户实现增收,努力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必要经济基础。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大足区积极发挥自身文化底蕴在乡村善治中的时代价值,将文化元素嵌入产业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形成“五彩田园”“大有田园”等一系列成果;将文化基因注入乡村建设,石刻艺术、民俗民风、农耕文化故事墙绘等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成为大足村居民舍的鲜明印记;将文化价值融入乡风民风,深入挖掘提炼乡土文化、家风家训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形成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四)坚持人才引育并举,强化组织引领。先后引进并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腾达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职教中心乡村驿站等16个乡村人才振兴平台,累计引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4万余人。利用节庆返乡等时机,邀请乡贤座谈,共商家乡发展,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回馈家乡。制定《大足区农村基层本土人才到村挂职管理办法》,实现每个村均配备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本土人才,并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镇街公务员,激励更多青年人返乡工作。
(五)建设数字党建云平台,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以数字党建强化基层治理的“云号手”平台,发动各领域组织、群众“进云”,实现党建引领、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的生动局面。通过平台,党组织“集中鸣号”,发布服务性资源清单和工作任务;党员群众“有事吹号”,反映问题、提出诉求;志愿者“量力接号”,共同参与解决基层治理问题,形成问题收集、分类派单、快速落实、有效监督的完整闭环,实现群众有反映、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建立志愿者积分与星级制度,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平台上线近一年来,用户突破25万,注册志愿者2万余名,解决基层群众问题诉求1.2万余个。
二、问题与思考
大足区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这也是多数农村面临的共性问题。2022年,大足区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率达22.6%,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调研组到访的10个村(社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均居高不下,如拾万镇将军村总人口2363人,常年在家仅650人左右,且大多为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在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低、农村产业发展资源要素短缺、农村年轻一代向往城市生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种趋势短时间难以改变,给基层党建、农村发展、乡村治理、乡风建设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应更加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客观看待、审慎分析、深入求解。
大足区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小、散、弱”情况普遍存在,集体经济参与度不高,农民获得感不强;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仍有欠缺,活跃度有待提升;丧事大操大办的情况仍较突出。
调研组认为,一些镇村党组织存在“五重五轻”倾向:基层党建上重规范建设、轻方法创新,组织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上重项目引进、轻研究论证,风险评估管控仍有欠缺;村民自治上重形式完成、轻实际效果,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移风易俗上重宣传引导、轻日常监督,执行落实不够有力;公共服务上重设施营建、轻管护使用,与群众期待有差距。调研中也有村民反映,低保评定、打工机会等利益分配不够公平公正,认为自己吃了亏,心理不太平衡。也有村干部谈到,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缺乏有效手段,成为令基层政府和百姓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影响乡风文明与和谐乡村建设。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选拔、培养、管理、关爱相结合,建强农村干部队伍。坚持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及时调整“软散懒”的领导班子,对留村党员中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采取挂职、下派、外聘等多种方式解决,逐步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持续强化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着力增强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矛盾调处、联系群众等能力。积极发展农村青年党员,把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优秀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严格落实民主评议村务管理人员制度,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考公考编重要依据。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日常监督。加快解决村“两委”干部待遇偏低问题,设立专项资金激励村支书担当作为,条件成熟时可借鉴其他地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享受初任公务员同等待遇的做法。提高村干部考公考编录取比例,为他们打通上升渠道。持续为农村基层干部减负,减少名目繁多的考核评估、督查检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农民办实事。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在区镇层面加强产业布局统筹谋划,梳理现有产业上中下游,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统一编制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各镇村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定位,提升品质和附加值。积极引育农业科技、农技推广人才,加强生产型、经营型和服务型人才储备。探索运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辅助进行农户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评估,提高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意愿。通过“银行+保险”模式,开展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在坚决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稳妥审慎推进农村“五合一”改革试点。引导国有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在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中更多向农民让利。鼓励区、镇、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与供销社合作,稳定并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产业项目投前评估和风险监测,根据风险评级、收益预测选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和补贴入股等适宜合作模式,确保村民收益最大化。
(三)探索完善适应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状的村民自治具体制度安排。村干部要加大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宣传力度,用百姓语言讲清自治事项与村民利益的相关度,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将线上与线下议事结合起来,更好兼顾“走出去”与“留下来”村民的权益。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应在村民广泛参与基础上进行,并提交镇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语言通俗化、内容接地气、举措明晰管用。细化议事协商制度,按照重大工程、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和资金使用、社会保障、人员选聘、道德评价等不同事项,合理设定协商形式和范围,规范协商流程,提升协商便利性、可行性。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乡贤作用,以“民心党建+联户+五老”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持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宣讲、解疑释惑、矛盾调处、凝聚共识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小程序等村务公开、投诉建议平台的宣传力度,畅通监督反馈、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倾听和反映群众呼声,从群众的“抱怨”中找准工作差距和不足,协调解决村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发挥流动法庭、人民调解员、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解志愿者等的作用。普遍配备村法律顾问,提供更专业、便利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持续加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充实农村基层警务力量,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借助雪亮工程等手段强化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乡村法治环境。
(五)下更大气力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典型宣传,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节俭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严格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带头抵制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更好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加强对殡葬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漫天要价、临时涨价、借封建迷信敛财等行为,探索在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公益性、志愿性殡葬服务,挤压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牟利空间。
(调研组成员:王春霞、宋汶洮、王中伟、钟海梅、尹星善、尤然、郭宇)
(责编:黄宇琪、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