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红绿融合”振兴革命老区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聚力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主体班第9调研组

2023年09月27日1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振兴革命老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近年来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断实现振兴发展的新跨越。5月7日至12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主体班第9调研组一行6人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开展专题调研。

一、“红绿融合”,激活振兴新动能

调研期间,全体组员深入草盘地镇、陶家河乡、桃花冲林场、方家咀乡、杨柳湾镇、金家铺镇、红山镇等地,实地了解“红绿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毕昇纪念园,领略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赞叹布衣巨匠的伟大发明,了解当地加强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在红二十八军纪念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红色纪念场馆,缅怀先烈,涤荡初心,感受英山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对红色历史无比自豪与珍惜;山水林田,绿意盎然,展现了英山人用辛勤与执着践行“两山”理论的新篇章。我们发现,近年来,英山县坚持把“红绿融合”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持续推进红色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与绿色产业融合,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能,走出一条以“红绿融合”为鲜明特色、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英山在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振兴发展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以红色资源为根基,促进旅游加快发展。英山着力将红色资源与所在地的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协同推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红色美丽村庄创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比如,桃花冲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建成后,将红二十八军纪念馆、红军医院、大竹园军事会遗址等串联开发,红二十八军纪念馆成为桃花冲旅游的新打卡地,桃花冲林场也顺势打造了红色文化观光旅游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再如,由回乡能人创办的湖北四季花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占地1900余亩的长征精神体验园,包括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红二十五军长征缩微路、新长征文化路、中央红军长征路的“一馆三路”,2019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1500多个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近20万名游客。

二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方面,英山立足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守护绿水青山,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另一方面,依托境内丰富的茶叶、药材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比如,作为茶叶大镇,杨柳湾镇茶园面积41500亩,茶叶规模加工企业7个,茶叶加工点160个,年产值超3亿元;在抓好茶叶“一、二产业”的基础上,瞄准创4A茶叶主题公园的目标和英山尖旅游开发的机遇,坚持走茶旅融合之路,做活第三产业,年接待游客3万人,综合销售收入3000万元。再如,湖北辰美中药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科技”的模式,自建中药材基地2000亩,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中药材基地5万亩,安排工厂就业330人,带动312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逐步实现中药材“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中药材产业生态价值转化之路。

三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强文旅康养产业。英山坚持“全域旅游、康养度假”定位,持续推进红旅、农旅、茶旅多元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2022年,签约文旅康养项目8个,协议投资额21.55亿元,全年完成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新开工重点文旅产业项目10个。2023年以来,毕昇纪念园如期开园运营,总投资20亿元的英山仙人台森林康养度假区项目成功签约,花间谷森林康养小镇等8个文旅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桃花冲滑雪场项目、王家界文旅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同时,积极培育扶持文化、体育、旅游和娱乐业市场主体,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大力开展网球、游泳、跳水等体育活动,举办避暑漂流节、温泉滑雪节等节会赛事,培育温泉康养、避暑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形成康养产业集群。

四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助推乡风文明提升。英山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工作思路,不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301个村建立“行政村党组织—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1.2万名农村党员带头发声管事;建设集塆组议事、党群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红星之家”60余处,2022年开展各类政策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8万余人;鼓励党员在红星之家、产业基地建立直播带货平台,组织2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直播带货,月均销售额达20万元。开展党员挂牌亮户、党员联户、组队服务等活动,引导党员做服务群众的“小帮手”。石头咀镇水口村20名党员组成养老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形成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五是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英山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绿色通道”引进、“三支一扶”招募,有效解决了基层事业单位人才招考难问题;成立人才服务中心,设立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开展“送训下乡”,加大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022年开展68期、培训结业4565人;开展“避暑引才和暖冬引才”活动,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开放的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候鸟型专家”为英山发展献智献策;召开能人回乡恳谈会,鼓励能人“以才引才,以财生财”,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多项工作生活设施,帮助大学生“零负担”创业;免费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面向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工人,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为多家企业开展学徒培训,帮助企业新录用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困难与挑战并存,红绿深度融合任重道远

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一体推进,促进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革命老区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利用,做好“红绿融合”大文章,仍是一道需要持续探索的新课题。从英山的调研情况看,当前主要面临如下几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顶层设计和战略推动不足。调研中,我们感受到,英山对红色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但在红色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方面,总体上还缺乏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立法保障。当地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一个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缺乏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且与绿色资源、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略显不足。同时,由于尚未设立“红办”之类的专门机构,也没有上升为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加以推进,因此当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尚未形成合力。当地还存在乡镇、企业甚至群众自发建设红色资源的情况,管理难度大。像四季花海这样的民企积极开展红色资源利用的项目,就没有融入当地红色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存在边建设边审批和后期使用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由于机制不全、不顺,导致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分割、底数不清、分类不明等情况,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缺乏保护,亟待加强财力人力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是模式创新和产业支撑不强。调研中发现,英山县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仍处于单一的政府主导阶段,产业发展缺乏市场主体参与;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核的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与国家发展战略衔接不够、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文化元素尚未形成文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红”“绿”融合程度不深,茶园、药园多但转化为旅游观光园的少,并且各景区景点单打独斗,没有串珠成线。特色产业方面,种苗繁育不够、良种基地建设滞后,特别是天麻、桔梗,目前只有50亩、30亩,种植规模小、优势不突出。从加工环节上看,仅辰美中药可以生产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剂和少量口服液类品种,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旅游业方面,英山5A景区仍是空白,4A、3A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综合收入的贡献度不高,缺少拳头产品,龙头带动效应不强。

三是资金投入和配置支持不够。据英山县财政局介绍,2022年该县财政支出40亿元,但在收入方面,上级补助30亿元,税收仅为3.7亿元。从收入结构看,房地产和建筑业占80%,工业税收仅占10%左右。这表明,英山的红色和绿色产业提供的直接税收仍然较少,在政府债务压力持续加大(目前为38.86亿元)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比如,桃花冲红二十八军纪念馆需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其中县政府出资600万元,还需林场自筹200万元,但迄今林场仍拖欠施工方80万元。因红色景点免费开放,上级缺少专项拨付资金,日常维护及人员工资都由景区负责,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再如英山烈士陵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设施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群众参观需求。另外,由于投入不足,“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水平不高,旅游公厕、旅游驿站、标牌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而在交通方面,英山境内国道、省道连通城乡节点较少,县内仅有一条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南北走向亟需高速通道,缺少铁路、航空支撑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部分省际、县际、村际存在断头路问题,物流运输运力“散、小、乱”问题尚未解决。

四是实用人才和专业人才欠缺。振兴乡村的关键是人,需要有一定的人口数量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来支撑,而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是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道难关。调研中了解到,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城市化持续推进,英山与许多革命老区一样,农村年轻人口大都进城务工,人口外流趋势明显,有的自然村演变为“空心村”。数据显示,英山许多乡镇的常住人口远低于户籍人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造成了有的农田弃耕抛荒,更不用说“红绿资源”保护利用。此外,人口老龄化形势明显,且留村老年人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有限,也制约了英山的转型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当地民营企业,都表达了因急缺高素质专业人才支撑而制约事业发展的担忧。比如,英山烈士陵园虽然是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由于成立年代久远,人员编制受限制,加上人员补充有限,造成职工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不强,已经影响到红色文化的研究、宣讲工作。

五是宣传推介和品牌口碑不响。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还需要组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多媒体宣传、多渠道推介等形式,使红色资源持续升温,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红色打卡和青少年开展研学的重要去处。但在调研中了解到,英山尚未就当地“红”“绿”资源开展整体性、系统性宣传推介,不仅难以提升英山红色、绿色资源的传播质效,而且不利于打造当地特色品牌产品。比如“英山云雾茶”,该县已有20家授权企业使用该品牌,这些企业又重新注册品牌商标,形成“母子”商标模式,政府着重宣传“英山云雾茶”这个“母”品牌,企业各自宣传自有“子”品牌,不仅导致关注度分散、投入不集中,而且市场上的“英山云雾茶”品质良莠不齐,有的冒充品牌茶叶流向市场,影响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多措并举,助力“红绿融合”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英山基于当地文化传统和资源禀赋,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对于全国其他革命老区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围绕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调研组从英山的探索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保护好红色资源。从英山调研情况看,针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保护责任不明确、部分红色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等问题,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既要全面深入开展调查,获得资源地的第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好红色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又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体系,确立红色资源保护框架,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作出全方位、系统性的明确规定,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监管力度,统筹做好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发展规划,确保对红色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使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连珠成串、相互带动、齐头并进,打造特色文化经济带。

(二)创新运营模式,利用好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其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更大程度地直抵观众内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英山的实践表明,要构建要素齐全、配套完整、具有规模效益的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红色游学产业、红色培训产业、康养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产业化程度。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品牌和精品线路,有效联动各个景点,延长游客参与体验式、沉浸式深度游的驻留时间,充分彰显当地的特色红色文化。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好绿色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要找准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富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业态,并大力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串联,促进“红”“绿”资源价值融合与相互转化。积极开发生态综合服务,研究供给生态产品,促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积极推动茶叶、蔬菜、瓜果、药材、优质食材等生态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创新打造民宿、旅游、康养、产业深加工等优质生态产业。对于当地民营龙头企业,可考虑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国有资本,既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又帮助企业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英山可以探讨将神峰山庄、四季花海等民营企业引入省、市级文旅和城投集团等国有企业或以旅游为核心主业的中国旅游集团、以康养为核心主业的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参股,利用当地优势的自然资源和现有较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在茶叶和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方面,建议将志顺茶叶公司等当地龙头民营企业引入吴裕泰等中华老字号,或引入国药集团、中茶公司参股,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宽茶叶和中药材销售及深加工渠道。

(四)加强支持配套,保障好“红绿融合”。从英山的调研情况看,一些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利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各方面的保障不够到位。因此,提升“红”“绿”资源利用实效性,还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支持。一是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从英山借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契机打造黄冈唯一、英山特色红色地标,以及“神峰山庄”推进农文旅横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项目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鲜活事例可以看出,项目引领、项目支撑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关部门在拨款时应加强通盘考虑,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到优势项目上,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红色文旅项目加大投入。对相关设施维修、改造及举行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特别是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投入资金,参与改造、扩建红色遗址和纪念场馆,政府部门可在贷款利息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用好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的先发优势。当地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尝试同位于武汉的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节能减排重点企业探讨深入合作的方式,在践行“双碳”战略、节能减排上获得更多收益。三是加强人才支撑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人才激励政策,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在人才选择上,不仅要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旅管理人才,还需要训练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解说、宣传队伍,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在职业保障上,打通员工职称晋升、职务晋级方面的“肠梗阻”,给予合理的工资待遇,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

(五)拓宽帮扶思路,发挥好资源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民群众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功能就越能发挥积极作用。英山“红绿融合”振兴革命老区的实践,正是按照这一发展规律来推进的。但从当地最能体现“红绿融合”特点的文旅产业看,这些产业更多体现为藏富于民、农民通过农家乐等致富渠道直接增收,而对当地政府税收的直接带动作用有限。如何平衡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是英山等革命老区面临的一个难题。英山一直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工业,着力以工业促税收、富财力,从而能有更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可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仍然需要支持力度不减,包括对革命老区的产业帮扶还要继续,帮助其补上资金、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快转型发展。

(六)强化推介工作,宣传好当地特色。在市场化、信息化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对红色资源利用同样如此。如果资源内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教育意义,但缺乏一定的宣传与媒体传播,就不会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因此,要提升红色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就要创新宣传路径、打造传播新模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有序推进宣传,同时将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史可依、有理可循”,增强红色资源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发挥红色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与此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检查,防止庸俗化、娱乐化红色故事甚至丑化英雄人物等现象发生。

(执笔人:陈亦琳 调研组成员:金卓、江维、吴珊、罗杰、杨光灿)

(责编:黄宇琪、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