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为例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主体班第7调研组

2023年09月27日10:15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动力。近些年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聚焦“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由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导的块状经济向绿色化、高新化、低碳化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开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研究解剖长兴县的发展历程、实践路径和经验做法,对于我国县域经济奋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准确看待长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是看高楼,主要看经济、文化、人文、环境和制度等。作为长三角腹地县城,长兴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共同富裕、高颜值的生态环境、高标准的政府服务、高效率的社会治理和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长兴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其他县域无法比及的多方面优势,也有多方面挑战不容忽视。

(一)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不容小觑

一是区位空间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长兴享有“太湖望县,锦绣长兴”的美誉,又地处接沪融杭、联通苏皖的战略要地,区域优势极易转化为高端资源要素的汇聚高地、极易转化为新兴产业的承接地。区域合作将面临更多机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必将推动长兴大大压缩战略融入的重要窗口期、发展动力的关键转换期、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期,必将促进长兴实体经济振兴。未来承载新兴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随着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加快推进、湖州经济发展加速步伐,长兴将获得更多开放红利,再加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过程中长兴下好了“先手棋”,已经拥有了吉利、天能、超威等“重量级选手”,将助推长兴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

二是性价比极具竞争力。“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成本优势相当明显,长兴是长三角商务成本的洼地,工业用地出让价约35万元/亩、写字楼租金约35元/平方米·月、商品房约1.1万元/平方米(以上数据来源于走访调研),相比环太湖同类型其他县域低20%左右(数据来源于网络查找)。“大气开放、实干争先”的长兴精神催生的组织优势相当明显,长兴各级党员干部观念新、士气高、干劲足,党委政府坚持聚焦“做大蛋糕”、聚焦“精神富有”、聚焦“文明和谐”,努力让小个子迸发大能量、用新风尚铸就高品质、用微治理打通最末端,奋力拼搏的精神和极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涵养了长兴“长风破浪、兴旺发达”的精神气质。“全域美丽”的生态优势相当明显,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历史上就有“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誉,长兴坚持聚焦“绿色富民”、生动践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把小盆景变成大风景、让好风景催生好经济,长兴生态红利的深层释放将带来更有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三是营商环境加持显著。经营主体是用脚投票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调研的14家企业和近100名职工对长兴的营商环境百分之百点赞。“最强政策供给”营造了更富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长兴坚持抓发展先从营商环境抓起、抓营商环境从高质量服务抓起,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力优化涉企审批服务环境,创新推出“两评联审”、环评打捆审批等改革,切实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了更具竞争力、更有鲜活力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创业创强厚植了沃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一件事一次办”助力更优政务环境,长兴围绕企业办事“流程多、申报难、时间长”等难题,通过健全机制、分类管理、流程再造、创新集成,有效推进企业关切的高频事项、重要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事项集成度、办事便利度和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服务优享”让老百姓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长兴精准聚焦外来务工人员“跨省通办”需求,打造“异地无忧办”服务品牌,助力群众办事告别“两头跑”;推动将政务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产业园区、商圈、景区、医院等人流集聚区,采取措施消除老年人“数字焦虑”,全力打造“最优政务服务四季便利店”;精心挑选工程建设图纸、二手房带押过户等4项有辨识度的“一件事”参与大众点评活动,倒逼政府开展亲切服务。

(二)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产业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伴随中美战略博弈升级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我国正面临产业链高端向发达国家回流、产业链中低端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再加上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大。调研了解到,长兴县产业发展已暴露出一些较大风险:少数企业的生产环节有“外迁”动向,主要考虑在境外(印尼、越南等)设立生产基地,以减少生产成本、规避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少数企业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市场总需求持续低迷冲击,对美欧出口直接受影响,非美市场间接影响,采购企业也在观望;出口企业发展信心受挫,对中美战略博弈和贸易摩擦后续走向持不乐观态度,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增资扩股的积极性;企业赢利空间进一步收窄,新能源领域美欧加征的关税,企业与消费者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加税成本,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二是要素资源制约愈演愈烈。要素资源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竞争关键焦点,长兴县面临的土地、项目、环境等资源制约愈加明显。工业用地指标日益匮乏,长兴在“十三五”期间承接了一批省内产业转移,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随之下降,尤其是连片土地资源不再可观,能够承接外部溢出和转移的空间逐渐减少;高质量好项目资源更加稀缺,全国投资下行持续加压,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大好高”项目招引难度加大,在“十四五”期间长兴对优质项目的招引落地越来越难,支撑长兴建设的“重要窗口”期越来越窄;“环太湖”环境约束更加趋严,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区域内环境约束进一步显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长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三是内生动力支撑难以持续。产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产业兴则城市兴,这也是决定长兴这座城市高度的核心要素。长兴的产业有四个方面的隐忧:产业“体格”不够壮,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生态,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间并未建立充分、顺畅、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链条“体型”不够美,产业链招商的精准度仍旧不足,产业链残缺环节比较多,“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产业“链主”带动效应还不够成熟,如吉利作为新能源汽车链主与配套零部件企业之间还未形成共鸣;综合“体质”不够好,总体软实力还不够强,能够引领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学科的顶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比较稀缺,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还不能支持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对外“体态”不够强,新兴产业的开放属性还不够强,湖州对外贸易依存度远低于长三角27城平均值57.3%(具体分析见附件2,长兴在湖州又处在中下游水平),在与周边城市产业集群的开放性竞争中具有很大压力;全国各地政府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纷纷“开闸”,长兴各类产业基金的总规模相较于先进地区差距还很大,资本资源不够集中,难以形成资本集聚效应。

横向分析,长兴与环太湖县(市、区)相比,在规模效应方面,长兴经济总量在快速扩“大”,但亩均规模、人均规模却相对偏“小”(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附件3);在质量效率方面,长兴经济发展含金量较“高”,但企业质效水平仍然偏“低”(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附件4);在产业效能方面,长兴经济发展后劲在增“强”,但产业竞争力仍偏“弱”(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附件5、6);在动力效果方面,长兴实体经济金融保障“硬”,但需求拉动作用仍偏“软”(具体数据分析比较见附件7)。

二、关于对长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的思考

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产业的未来决定城市的未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时代趋势所向、长兴发展所需。当前,长兴正处于机遇和挑战交织的关键当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倾向明显,长兴能否敏锐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趋势、快速构筑新制造体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口,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

(一)战略目标

立足建设全国一流工业强县,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能级和竞争实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行动,强化数字赋能,深化绿色转型,做实做深“1+4+N”产业体系,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长三角产业发展新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振兴、产业结构显著优化、质量效益整体提升。到2030年,经济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和浙江省智能汽车产业基地。

——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全面融入G60科创走廊,不断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到2030年,创新能力、活力、生态走在长三角地区县域前列,基本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人才总量显著扩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企业家精神更加激发。

——打造长三角集群发展新高地。坚持项目为王,实施产业链招商,聚集优质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一方面,壮大主引擎,打造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标志性产业链;另一方面布局增长极,育强新能源、智能装备、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四大领域新兴产业群。到2030年,产业集群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更具显示度、竞争力。

——打造长三角开放发展新高地。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际竞争合作,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区,大力推进利用外资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着力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开放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走在长三角地区县域前列。

(二)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链,攻坚一批关键重大项目。推动优势产业链补链,聚焦“1+4+N”产业,深化精准合作,强化精准招商、靶向招引,着力招引一批龙头旗舰型、短板补链型、价值提升型、突破引领型项目。攻坚产业链再造提升强链,深化“链长抓统筹”机制,支持吉利、天能、超威等龙头企业参与共建产业链大脑战略联盟,突破一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关键产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链,加强产业集群规划研究,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优化集群治理机制创新,支持集群内企业通过相互投资参股等形式增强纽带联系,促进形成长期稳定的集群利益共生机制。

二是布局创新链,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依托长兴经开区围绕产业培育重点,适度超前推进创新链部署,加快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依托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构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深层融合的创业创新空间。聚焦关键技术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短板”和“卡脖子”技术,支持长兴县内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推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新型产学研创新生态,加强与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省科技大市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技术交易,促进高等、科研院所与企业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强化数据链,赋能面向未来的新智造模式。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积极参与浙江省新智造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强化诺力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作用,支持开展智能制造标杆提升,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以“产业大脑”为支撑,深入推进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吉利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动力电池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推动企业侧、政府侧数据融通、共享,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行业生态重构。以“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数字化、柔性化、集成化、共享化、平台化为方向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比如在智能汽车领域鼓励发展智慧出行服务,在新能源领域鼓励发展电池租赁、能源互联网等服务,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两业融合、耦合共生的生态。

四是优配要素链,打造绿色集约发展模式。探索“工业碳效智能对标”改革,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碳效评价和碳效分级标识,探索在企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绿电交易、绿色金融和绿色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场景应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将人才密度、创新强度、能耗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构建以亩均效益、亩均研发、亩均人才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机制,倒逼企业节能降耗、创新发展。深化“提容增效”改革,鼓励已出让土地向地下、空中挖潜拓展,提高园区容积率;推进“标准地”改革,新增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出让。

五是筑优服务链,助推高水平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企业减负降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飞地经济”合作模式,通过双向“飞地”,发挥长兴比较优势,推动与长三角地区跨区联动发展,全力打造融入长三角新增长极。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掌上治理之县”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加快政务服务异地通办,为优质项目、资本、人才入驻提供有吸引力的制度便利和政策优惠。

三、关于对我国县域经济奋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长兴的生动实践,可以为我国县域经济奋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当前,我国县域经济面临“不进就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城市竞争压力,城市竞合态势加剧,核心城市的虹吸力也显著增强,必须开辟新赛道,以新理念、新打法、新招数参与区域竞争,以自身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加快高端资源要素汇聚。

(一)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守战略定力,聚焦“制造强县”,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中高端供给,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巩固制造业优势和占比底线,全面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是坚持链式化发展。抓住产业链布局契机,着眼于国内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整合资源、串珠成链,积极培育嵌入区域和全国分工,大力培育标志性产业链,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持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制造业体系的运转效率和盈利能力,实现“老树发新芽”,培育产业链新优势。

三是坚持集约化发展。按照“平台布局更加集中、产业发展更加集聚、资源配置更加集约”的思路,推动主平台的扩容、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区域承载能力。探索平台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强化平台的政府与市场协同管理,为承载更优质资源、更高层次集聚提供支撑。

四是坚持协同化发展。从国家布局视野谋划县域开放发展之路,探索打造具备双向赋能效应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谋划合作新平台、打造新增长极。坚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量质并举,进一步攻坚“卡脖子”技术。

五是坚持数字化发展。把握数字时代机遇,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战略任务,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大力布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加速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思路举措

一是狠抓项目招引,拓宽“新流量”。在“更大范围”“更长链条”上选商招商,在线索项目、储备项目挖掘上“谋增量”“优存量”。不断做强首位产业规模,以产业链协同招商促进建链、延链、补链,大力招引链主型企业以及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企业。创新“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方式,根据产业发展路径,定制扶持政策,专设产业基金,强化科技人才项目招引。

二是狠抓载体平台,筑好“金凤巢”。加强开发区、园区、功能区全域优化布局,做深做细产业规划和布局,打造专业化、集约化、全链条产业平台。深入推进工业全域治理攻坚,有序推进老旧厂房拆低改高工作,建设集约型厂房拓展空间,加快重点地块连片改造,用心“筑好巢” 引来“金凤凰”。强化招才引智,以项目引才、合作引才、兼职引才等方式“破阵出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深度融合。

三是狠抓有效投资,打造“主引擎”。坚持“目标引领、过程控制、以实绩论英雄”工作理念,把引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推动项目建设扩容提速、扩大有效投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步伐。

四是狠抓产业发展,坚守“主战场”。利用主导产业叠加优势,吸引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和优质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之间的广泛联结、紧密互动、深度融合,提高配套企业的本土化率,实现产业集群的横向拓展、优势互补。围绕“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上市培育思路,引导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放大规模优势,提升产业层次。

五是狠抓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驿站,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流程公开化、办事便捷化、服务优质化的营商环境。做好各项指标办事环节的“减法”、市场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推行便民利企举措,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全方位做好跟踪服务,让企业感到“有温度”。

(执笔人:彭贤都,调研组成员:卞靖、刘东霞、唐小平、鄂文弟、易奇)

(责编:黄宇琪、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