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刷新资源观 求解振兴路

——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湖北黄冈调研侧记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3年秋季学期学员第三党支部第一党小组

2023年12月06日15:34

秋意初显的大别山,漫山遍野红黄绿交错相映,山水依旧如夏日般俊美灵秀。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安排,第三支部第一党小组一行6人带着《做好红绿文章,推动乡村振兴》的课题,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英山县,与当地干部群众同频共振,接受一场精神洗礼,共话一次振兴良策。在“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熏陶下,我们沉浸到革命老区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中,走进40余个部门、乡镇、林场、村组、企业,深入剖析英山县如何刷新对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的再认识,积极探索“红绿”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圆满完成调研任务。调研组全体成员深切感受到,只有秉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在调研中与老区干部群众共情共鸣共行,才能系统把握老区的优点、特点和痛点,才能发自肺腑地为老区振兴鼓与呼。

“满门忠烈”,别无选择

理想信念不倒,革命火种不熄,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之一。是“满门忠烈”,还是“满屋黄金”?历史证明,这从来不是一道游移不定的选答题,而是一道别无选择的必答题。

来到位于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的陈潭秋故居,在陈策楼村陈氏烈士纪念室里,18张《革命烈士证明书》铺满了墙,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与他的妻子、二哥、五哥、八弟、侄子……陈氏一门18人,率先觉醒于那个年代,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革命而英勇献身。18张《革命烈士证明书》以英雄之名,无声而有力地回答了“要忠烈”还是“要黄金”的历史之问。

在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的一棵苍翠的柏树下,我们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听着听着,泪水就模糊了双眼。“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56位热血青年走出观音阁村南征北战,55个兄弟牺牲了,只有秦光远将军一人活到了建国后。老柏树傲然挺立,见证着烈士的初心,他们为了自身的彻底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别无选择地踏上革命之路,流尽最后一滴血。呜呼,观音阁55英烈,何其痛哉,壮哉!前人的故事,必将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在英山县陶家河乡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郁氏祠,我们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追寻红二十五军永不磨灭的革命印迹。军中绝大部分战士是13岁到18岁之间的“童子军”,如此年轻,却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从大别山区开启漫漫长征路,冲破封锁率先抵达陕北立大功。全家66口人被残酷杀害,并没有吓倒军长徐海东,相反,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红二十五军的历史告诉我们,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既然别无选择,那就头也不回地坚定跟党走,不胜不休,不胜不休!

这是一次直击灵魂深处的锤炼党性之旅,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别无选择,毅然选择,只不过革命先辈选择的是救苍生、救中国的真理。在这里,真理的味道那么香甜,真理比黄金更值钱。

念好“五字口诀”,练好调研真功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按照“深、实、细、准、效”这个“五字口诀”的要求,我们深入英山、解码英山,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居民社区、街头巷尾,接地气、察民情、取真经,活学活用在党校学习时掌握的调研方法论,同时根据实际创新优化调研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始于预、行于民、终于实,更好地搭“求实深查之矢”射向“服务群众之的”。

一是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打破砂锅力求“深”。出发前,我们拿到赴英山调研的题目后,调研组全体成员先开展了一波网上调研,广泛搜集有关英山县“红绿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材料。来到英山后,我们既注意对英山县的亮点进行总结,又注意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每到一地、每遇一人必谈难点、痛点、堵点,调研组全体成员相互补台、穿插提问,不怕“红脸”,该问则问,以便“解剖麻雀”时切中肯綮。在与英山县12个部门召开座谈会之前,我们对在基层调研时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再梳理,进一步归纳总结出“红绿两种资源如何有效融合”“药茶产业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14个问题,提前发放到12个部门手中,在座谈会上重点交流,追根溯源查症结。

二是调研结束即开碰头会,复盘总结力求“准”。在英山调研期间,我们高度重视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提炼规律性认识,把“准”的要求贯穿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为此,每天晚上调研回来,调研组组长都要召集全体成员开一次碰头会,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对白天的调研,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力求精准提炼出需要深度关注、进一步印证和提升的话题。通过5天的碰头会,我们形成了完整的调研笔记,详细记载了41个调研要点,包括调研时间、地点、谈话对象以及有价值的话题。

三是交换比较反复熟练用,兼听则明力求“实”。调研是一个听到不同声音、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偏听偏信、避免以偏概全。一方面,我们注意扩大访谈对象范围,既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模、各级干部,又有企业家、个体户、农民,通过与不同视野、角度的人进行对话,做到既站在英山看问题,又跳出英山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注意针对同一个问题倾听不同的看法、意见,比如发展英山云雾茶这个特色产业,到底是品牌多了好还是少了好?直播带货有没有必要性?需不需要一个龙头企业对茶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7位受访对象观点各异,不能盲目下结论,需要我们反复论证、统筹把握,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共情共鸣共行,聚焦急难愁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调查研究,需要设身处地倾听群众的难处和呼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解决问题。

在英山县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全体成员一直在不断思考一个命题:“28年红旗不倒”的英山县,在加速绿色崛起、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我们的调研能为英山县贡献多少智慧与力量?

这样的初心与使命,一直萦绕在调研组每位成员的心头。我们不能满足于做问题的“收集员”,更重要的是做好问题的“研究员”,透过不断的追问以及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切地发现了不少当地干部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研判,我们把这些问题归为三大类:

一是自力更生类,即英山县本地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在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过程中,反馈给我们很多问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当地可以创造性解决,不必“等靠要”。比如,提升毕昇纪念园文旅发展水平、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的问题,当地可以加大创意策划力度,通过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增加活字印刷工艺体验活动等,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使“毕昇”这个英山县独有的大IP具备更大影响力。

二是外力支持类,即更高层面帮助英山解决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到的一个特别集中的呼吁是迫切需要建设高铁。英山县至今“手无寸铁”,铁路特别是高铁是空白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与物的高速流动,不可避免抬升发展成本,严重制约县域发展。当地干部群众强烈希望解决这个“卡脖子”难题,争取将武汉经英山至安庆高铁早日列入国家铁路发展规划。而这个问题不只是英山县,大别山区还有多个县与之类似。

三是深入研究类,即当下难解决但未来需重视的问题。令我们未曾想到的是,英山县的老龄化率竟高达24.4%,超过全国、湖北省平均水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农村老龄化更甚,有的村实际超过30%,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负增长趋势明显,大多数50岁以下的村民在外打工生活,村里生活的主要是空巢、留守老人。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托养机制创新跟不上。部分农村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现象,既值得当地积极探索解决,未来形成可资借鉴的工作模式;又值得调研组全体成员长期关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跟踪、深入研究。

英山,我们调研六天五夜。

英山,我们还会日夜思念。

(责编:黄宇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