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对标“五个重要” 助力企业“走出去”

——关于上海市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和跨境数据情况的调研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期处级青干班

2024年07月18日15:24

摘要:依托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和功能培育,越来越多临港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海外,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合作,片区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走出去”集聚区。受全球政经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境外项目面临跨境融资难、跨境数据流通壁垒等突出问题,亟需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上获得有针对性的支持。本调研聚焦临港新片区企业对跨境融资和跨境数据的具体需求,采用面对面座谈、现场调研等形式,全面了解临港新片区对跨境金融和数据管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进一步深入考察区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难,以及企业跨境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调研小组从政策、规则、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致力于探索破解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相关难题。

关键词:企业“走出去” 跨境金融 跨境数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排头兵”,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的精神指示,积极探索推动区内企业“走出去”的跨境金融路径,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跨境数据流动机制和管理办法,将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打造成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和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一、临港新片区基本背景

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临港新片区承担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使命。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对外开放作为头号任务,积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施更大力度的压力测试,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对外开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

依托新片区制度创新和功能培育,越来越多临港企业将发展目光投向海外,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合作。片区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走出去”集聚区,仅2022年就新增对外投资、并购、技术输出等海外项目30多个,涉及金额超10亿美元。“走出去”企业遍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受全球政经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境外项目面临融资难、管理难等突出问题,亟需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上获得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在党中央的政策引领下,临港新片区聚焦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快探索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临港新片区企业跨境金融与数据跨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临港新片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投资并购和国际产能合作,企业对跨境金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挑战。同时,我国主要的数据出境制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单一的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旺盛的跨境金融需求

近年来,随着临港新片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受全球融资环境趋紧、美元加息等因素影响,临港新片区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普遍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据了解,不少企业反映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境外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基金、海外上市、海外债券发行等市场化方式获取中长期外币资金的规模和力度有限。一些中小企业和科创型企业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境外融资时面临资信评级不高、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二)跨境资金管理效率落后于日益提升的跨境资金需求

随着临港新片区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企业内部各海外主体之间的跨境资金调配需求日益增加,全球资金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由于受制于我国和东道国外汇管理、反洗钱等监管要求,跨境资金流动不够顺畅,部分企业反映在日常经营中存在资金调拨受限、结汇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全球资金池管理体系,难以实现境内外资金的统筹调度和余缺调剂,存在资金沉淀和闲置的问题。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也对临港新片区企业跨境投资和资金管理带来不确定性。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态势,给企业在汇兑、结算、财务核算等方面带来较大风险。部分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提供的汇率避险工具品种不够丰富,个性化的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还比较缺乏。

(三)跨境金融服务供给与科技企业的发展特性不匹配

临港新片区聚集了大量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对外投资需求旺盛,但普遍存在轻资产、缺乏信用记录等特点,在“走出去”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而从金融机构来看,目前针对性的“走出去”金融服务还不够精准到位。一些银行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业务特点、风险特征了解不够,专门针对跨境并购、海外园区开发等项目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匮乏,全流程、一揽子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供给不足。同时,金融机构自身的跨境服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相较国际领先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服务网络布局、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银行缺乏熟悉国别风险、行业发展、项目运作的专业型人才,在开展跨境投资银行、海外资产管理、全球现金管理等高端业务时还不够成熟,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四)跨境数据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地到操作层面

我国目前对涉及重要数据、达到规定量级的个人信息的数据出境活动有着清晰的管理要求,但对于何为重要数据,并无明确具体的数据范围,企业难以自行识别。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层面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地方、自贸区探索“一般数据清单”“负面清单”“重要数据目录”等,形成明确的指导。但目前大多数行业依然缺乏精准化、可操作的重要数据分级管理办法,自贸区探索的负面清单若精确到字段则难以穷尽,无法覆盖数据跨境的全部风险。

(五)跨境数据管理面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挑战

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如何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建设,以更好顺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更好适应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安全需要,成为信息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答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基于不同的发展需求和价值取向,对跨境数据流动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美国作为数字经济和贸易强国,基于其自身经济、技术优势,能够从全球数据流动中广泛获益并巩固垄断地位;同时,严格管控数字经济上下游核心技术的出口、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互联网企业等行为,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相关企业“走出去”构成制约。

三、对策建议

新时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在更高水平、更多领域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临港新片区作为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大有可为,可重点围绕优化跨境投融资服务、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创新等方面精准发力,科学有效保障跨境数据安全,打造国际一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高地。

(一)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

支持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和监管转型,加快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全球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融资渠道。鼓励在新片区内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支持区内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整合资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顾问、交易撮合、投后管理等专业服务。支持企业利用熊猫债、全球存托凭证等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上市融资。鼓励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组合式融资方案和配套增信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性强的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提高企业境外融资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

(二)优化跨境投资和经营的金融服务

支持临港新片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率先开展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试点。进一步完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赋予更大的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汇兑与收付自由。稳步扩大金融机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允许区内企业境内外资金双向归集,提高跨境资金调拨和使用效率。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全口径、多币种的全球现金管理服务,实现对集团境内外账户、资金头寸的统一管控。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针对性开发汇率利率避险、套期保值等衍生品业务,帮助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为临港新片区企业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三)提升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能力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临港新片区企业“走出去”提供量身定制、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设立专门服务于跨国投资的专业化团队,建立健全全球金融服务网络,匹配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布局。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精通金融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服务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聚焦科创企业对外投资的特定需求,研发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结合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提高跨境投资项目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精准服务。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创新

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正面操作指引,聚焦各行业领域以场景为切入口开展跨境数据分级工作。通过明确特定场景的数据类别和数据字段,为企业合规开展跨境数据传输提供指引,降低企业制度性合规成本,打通企业在跨境数据流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强化数据合规产业培育。通过场景探索,不断迭代升级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争取将国家、上海市相关监管试点落地临港新片区开展压力测试做好准备。推动形成数据跨境服务集聚地,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完善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顶尖人才,提升上海自贸区乃至中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全球竞争力。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贸易规则制定,推动跨境数据流动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针对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流动更新条款或签订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充分表达我国对于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主权的诉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数据流动协议与标准制定。继续推进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工作,构建互信互通的跨境数据流动、共享和监管体系。加快完善治理规则。推动具有制度创新优势的上海临港“数据特区”建设,设立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评估试点,探索数据融通等区域协同监管模式,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治理规则。加快推进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形成国际数据产业集聚效应,帮助企业更加便捷、高效地利用数据价值,打造全球数据流通汇聚与价值转换的高地。

(调研组成员:肖立晟、马婧、赵怡芳、李宏伟、李一飞、王磊、高巍、迟凤玲)

(责编:黄宇琪、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