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韦韬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09月19日09:18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往无前的历史主动、一脉相承的思想定力、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全会精神内涵丰富、系统完备,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以指导改革实践、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把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

从历史观和世界观的角度深刻领会把握“为什么改”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以及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进程的了解,党对世界大势的发展也有了更加科学的分析判断,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极大激发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与实践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历史启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会以“六个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四个迫切需要”深刻阐明了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深刻考量,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战略高度,既有历史深度又有世界广度,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洞察历史大势,勇担历史责任,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握时代大势,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从发展观和矛盾观的角度深刻领会把握“往哪里改”的问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所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以“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把握矛盾规律、运用发展规律,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中以重点方面的突破带动事物整体发展的非凡谋略与高超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两次深入太原考察调研,殷殷嘱托要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我们牢记嘱托,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时空背景,紧扣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和重要法宝,对标对表党中央改革部署,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深入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不断提升全国影响力和全省首位度。

从人民观和价值观的角度深刻领会把握“为谁改”的问题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全会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谋划和推进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必将持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的责任清单和具体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实践观和系统观的角度深刻领会把握“怎么改”的问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才能发现和分析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才能从整体上综合地、精准地考察事物,用以谋划指导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抓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各方面,牢固树立“对标对表、解放思想、马上就办、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五种意识,用好“清单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专班工作法、闭环工作法”四个方法,健全“考核、督查、激励”三项机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作者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责编:孔舸洋、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