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本人从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深入学习思考,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一、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从思想上引领科研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创新自信,坚定“国家队”“国家人”的定位,做好“国家事”,担好“国家责”。准确定位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使命,自上而下凝聚共识,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自下而上建言献策,提出改革发展意见和建议,上下联动、实事求是,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选人用人、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紧密结合实际和需求,实施更加科学的决策,把资源和力量更好地聚焦到国家的“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上。
二、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上开展研究式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强化思政教育,培育一批有扎实理论基础、有科研理想抱负的爱国拔尖科技人才。精准引进国外青年领军人才,大力培养本土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平台融合创新思想,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形成竞争合作相统一的良好生态;大胆任用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以赛代练加速成长。充分调动和发挥核心科研骨干积极性,当好科研项目带头人,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建立分类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都有发展空间,激发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安居、安家、安康的条件,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
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国家实验室体系下,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要按照国家定位和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开展有基础、有分工、有特色的创新;从“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转变到服从大局的“该干什么”。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整合全国科技资源,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开展产业化的全链条规划。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鼓励突破既有思维模式,大胆推出前瞻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思路,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进一步普及,对科技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高科技产品禁运、高科技技术壁垒,要开展深入和准确的情报信息工作,对国际环境和全球科技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判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同时周密做好防范应对风险的各项措施。要落实保密工作,严格控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坚决确保国家科技秘密安全。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在专利上进行提前布局,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瞄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作为一名科技战线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将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砥砺前行,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4年秋季学期处级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责编:高梦溪、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