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党校系统学习,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根本保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改的、增量式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更为深刻,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铲除顽瘴痼疾,打破利益固化藩篱。谢春涛校长谈到,国外一些政要多次表示其国家制度并不完善需要改革,但是不敢改、也改不了,主要原因是缺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全面且坚强的领导。各方面各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统一指挥,同时紧密结合实际,把“大写意”落实为“工笔画”;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不能“沙滩流水不到头”;加强舆论引导,澄清错误认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更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胜利前进的价值取向和最大底气。在安阳红旗渠现场教学期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林县县委才有底气敢想敢干、才有能力创造辉煌。”红旗渠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特殊困难时期,上级几乎给不了任何资金和技术支持,靠什么几乎徒手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人间天河、创造世界奇迹?靠的是人民群众“宁愿苦干、不愿不熬”的共同心声,凭的是为人民造福的最大底气。共同的利益让大家心往一处想,顺着人民意愿组织使大家劲往一处聚。中央国家机关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影响全国,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想一想群众缺什么、急什么、要什么,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群众的意见建议中寻求改革的金点子和妙法子。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董振华老师谈到,守正要守“真理”,而“真理”照向未来,是“活”的过程,没有绝对,要看情况、要创新,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贯通结合起来。守正是要坚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而创新是要扫除障碍,沿着历史前进的逻辑前进,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把握历史规律。随着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我们会遇到很多棘手的新问题、新难题。面对这些新挑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破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羁绊、利益固化藩篱,不断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刘晨光老师将“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优势”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总结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在具体改革实践中,要注重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对于破什么、立什么,如何破、如何立等做到心中有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正在探索的,努力在建章立制上实现突破;即将推出的,对接整体方案进行周密部署;已经建立制度的,继续巩固完善。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推动改革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改革是通过革故鼎新增活力、添动力、聚合力的过程,需要依靠法治凝聚共识、排除阻力、巩固成果。要坚持改革和立法决策相衔接,需要制定新法的,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获得授权;现有法律不适应改革要求的,及时推动相关法律修改和废止。注重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做法及时上升为法律,成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六、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许多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平均用力。实践证明,如果不坚持系统观念,改革的实际成效难以显现,甚至会被“减”或者“消”,比如,医疗、医保、医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医保为医疗和医药提供资金支持,调节医疗服务和医药供给;医药为医疗提供技术手段,影响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比例;医疗是医药产业发展应用的基础,是医保服务得以实现的具体途径。若各行其是,三者会相互消减:医疗滥用医保基金会导致医保出现穿底风险;医药质量不好、供给不足会导致医疗束手无策;医保支付方式不科学会导致正常医疗行为扭曲变形。因此,深化医改必须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我们要学会运用系统观念分析问题、推动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要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深化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4年秋季学期处级青干班学员)
(责编:黄宇琪、林燕)
版权所有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0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