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司局级副职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我通过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肃开展党性分析,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拨开了思想迷雾、明确了奋斗方向。
一、筑牢信仰之基,在真学真信中校准思想坐标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才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站稳立场。在党校学习期间,我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一)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养分
通过研读《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文献,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至今仍振聋发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钥匙。这些经典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
(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把握时代脉搏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通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外交思想及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等,既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只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保持政治定力。
二、淬炼政治忠诚,以知行合一深化党性修养
在党校学习中,我始终以“知行合一”为准则,通过系统学习解决“两个带来”问题中思想理论困惑与实践难题。
(一)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我们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1982年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时,在正定推动“大包干”试点的农村改革实践,让我认识到破解单位工作中的难题,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作出的决策和方案才能符合实际。
(二)在党性分析中检视初心使命
党性分析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照党章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校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入查摆自己在理论联系实际、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做新时代的合格共产党员。
三、践行使命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开拓工作新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我深知,作为司局级领导干部,必须立足岗位职责,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形势变化,认清规律、识变应变,增强胸怀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我所在的单位正处于转型发展期,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工作实践,既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又发扬斗争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在自我革命中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性修养同样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新起点,持续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定期开展党性体检,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校学习是短暂的,但党性锤炼是终身的。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在的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司局级副职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责编:黄宇琪、林燕)
版权所有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0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