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于国家版本馆中感悟“两个结合”的磅礴伟力

袁鹰

2025年04月10日11:31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司局长副职领导干部进修班第一支部赴国家版本馆开展了现场党性教育活动。活动中,我们不仅为这一标志性文化工程峨壮丽的外观所震撼,更是深切体会到“两个结合”在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与深远意义。那些陈列的珍贵古籍、文献、文物,宛如历史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对“两个结合”深刻内涵的认知之路,使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历程。在版本馆的主题展览区“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汇聚了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手稿手迹、档案资料等重要版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大地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与勇气,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释放出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些决策和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与深度融合。在版本馆的“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 展区、国家书房和文瀚厅,我们仿佛徜徉于中华优秀传统浩瀚星河,从甲骨文的神秘符号到《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的浩繁卷帙,从古代先贤的哲学智慧到民间艺术的瑰丽珍宝,这些珍贵的版本资源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多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高度契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不谋而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奋斗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相得益彰。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在思想深处的深度交融与升华。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构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这些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深深扎根,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两个结合”所凝聚起的磅礴力量。版本馆的“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 展区,通过版本实物“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锐意进取,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两个结合”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这种结合,使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中,能够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强大的文化自信。我们相信,在“两个结合”的引领下,我们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参观国家版本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两个结合”为指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立足本职岗位,秉持以文辅政、以笔杆子报国的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结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司局级副职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责编:黄宇琪、林燕)

版权所有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0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