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党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海关总署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在《“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强调,要构建“总署示范培训、直属海关重点培训、隶属海关兜底培训、业务部门抓条线培训”的培训一体化管理机制,从谁来抓、培训谁、训什么、怎样训入手,注重统筹发挥海关垂直管理体制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培训供给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益,更好满足国门卫士能力提升需求。
隶属海关作为基层一线单位,处于海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和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的最前沿,承担的业务门类多,管理的干部队伍规模大,既是教育培训的需求侧,也应成为教育培训的供给侧。另外,总署的示范培训和直属海关的重点培训难以实现全员覆盖,业务部门的条线培训在内容的融会贯通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隶属海关发挥自身优势,兜底落实培训要求。本文从扬优势、补短板、提效能3个方面,就隶属海关发挥培训兜底作用作如下分析思考。
一、隶属海关在培训一体化管理机制中的特点
(一)培训需求更为敏感。各个隶属海关分处沿海、内陆、沿边地区,辖区业务各有特色,口岸型海关、属地型海关职责任务各有侧重,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各不相同,政策法规、监管重点、操作流程等更新变化快,培训需求较为多样,对基层干部能力短板、知识弱项、经验盲区感知更为敏感,对专业知识、操作实务、实战技能等方面“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培训方式更重实训。隶属海关地处基层,直接面对企业群众,具有总署机关、直属海关通常不具备的监管场所实战场景、业务骨干、装备设备、实际案例等,便于贴近实战需要开展实操训练,便于教学互动,在实战中检验培训实效,有利于开展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训和现场实操教学,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将知识技能快速用于守国门、促发展实践中,在实战中检验培训效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实施更加灵活。隶属海关点多线长面广,培训经费基本由直属海关统筹,培训师资、场所等教学资源有限,内勤和外勤作业岗位常常一人多岗,有的基层科室轮流倒班、人员较为分散,无法组织大规模集中脱产培训,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工作场景因地制宜开展的班前学习、班后小结、工作讲坛、岗位实训、跟班学习、实操演练、案例剖析、政策宣讲等简便易行。有的隶属海关利用与地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统筹使用地方教育培训资源。
二、隶属海关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培训内容不够精准。有的培训教学设计“一刀切”、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组织重全覆盖轻实效性,大水漫灌式的培训不解渴,精准滴灌式的培训不够吃,针对巡视巡察、督察审计、职能监控、执法检查等发现的问题靶向施训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非所需、学非所用、浮在面上、流于形式的问题。如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实务能力培训不足、专业岗位资质人员岗前培训不足等。
(二)自主培训力量不足。隶属海关培训多由直属海关统筹,以派员参训为主,自主开展培训不够。有的隶属海关需求调研、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培训评估等专业化能力不足,有的隶属海关举办培训重完成任务、轻学员感受,学员获得感、满意度不佳,培训效果有待提升。
(三)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多数隶属海关面临着一人多岗、外勤执法多的情况,经常需要处理各种紧急任务,需要一专多能。基层工学矛盾较为明显,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集中培训,部分隶属海关人员积极性不高。
(四)培训保障、评估、激励不够到位。系统外优质师资挖掘不够,系统内师资能力不足,兼具规范性和针对性的特色课程、教材、案例匮乏,培训场地有限,培训经费不足。培训评估和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准确评价培训对提高工作质量的实效;有效激励不足,参训主动性、积极性仍需提高。
三、隶属海关发挥培训兜底作用的建议
(一)立足基层所需,完善培训计划。隶属海关根据工作实际,梳理岗位职责所需培训内容,并精准查缺,分析“滞、瞒、逃、骗、害”的风险和监管漏洞,结合巡视巡察、督察审计、职能监控、执法检查等发现的问题研提培训需求。总署、直属海关将基层需求与各业务条线有关培训要求相结合,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二)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培训实效。隶属海关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立足岗位,以鲜活案例宣讲海关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按照岗位职责组织开展培训,业务岗掌握关税、监管、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商品检验、稽核查、统计等各条线必备知识技能,综合岗掌握党建、政务运转、财务管理、巡察、审计等必备知识技能,培养关员一专多能、独当一面的能力。同总署、直属海关培训有效衔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
(三)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务实管用。打破“传统集中脱产培训和网络培训班才是培训”的惯性思维,探索更加符合基层特点的碎片学、即时学、就近学等培训方式。突出实战实训,统筹用好教育培训协作区和全国海关19个实训示范点,开展跨关区联合实训,因地制宜创建实训教学点,辐射关区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训。采取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开展小快灵培训,用好联合实训、跟班观摩、行业调查、交流研讨等方法。
(四)提升供给质量,挖掘培训资源。加强总署、直属海关培训后的延伸培训,充分发挥隶属海关培训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加大基层师资培育力度,用好“百名优秀执法一线科长”、基层业务骨干、高职级干部、专业资质人员,建立隶属海关培训师资库。鼓励有条件的隶属海关编写符合工作实际的培训大纲、课程、教材、案例。如立足现场执法具体问题、困难、案件等,即时组织分析研讨,汇编研讨成果,形成基层实战教案;尝试口诀化、图示化、视频化等表达方式、传播语言,探索建设属于海关自己的“知乎”“B站”等符合时代潮流、易用好用的课程资源库。鼓励有条件的隶属海关在业务现场设置实战研讨室、技能加油角,让教育培训线下“微课堂”走近基层一线、落在关员身边。
(五)发挥支部作用,加强统筹推进。落实“既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要求,统筹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海关系统每周半天学习制度,开设思想理论学用讲坛、领导干部讲坛、年轻干部论坛等,交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启示,促进培训成果内化深化转化。鼓励党员培训“三会一课”扩展至支部所覆盖的非党员干部,探索将“基层党员培训课”纳入学时管理范畴,推动党建与业务、党员教育培训与干部教育培训“双融双促”。
(六)优化绩效考核,完善管理机制。总署继续办好教育培训基层联络员培训班,提高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培训管理者的培训专业化能力。鼓励直属海关探索在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费支出、学时统计、培训场地设施、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赋予有条件的隶属海关更多自主权,引导隶属海关因地制宜,探索用班前学习、工作讲坛、岗位实训、跟班学习、实操演练、案例剖析、政策宣讲等符合基层特点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加强对基层干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估,鼓励基层关员对培训内容、方式、成效积极反馈、研提意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从培训中发现优秀干部、使用优秀干部。
(责编:黄宇琪、林燕)
版权所有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
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0497号